2017年02月28日 星期二
通关铺就“高速路”,监管架起“高压线” ——
汕头海关依靠科技创新“做加法”
左朝胜 钱从波

    今年1月,汕头海关平均通关时间大幅缩短,其中进口平均通关时间12.87小时,比去年同期下降59.56%,出口平均通关时间1.12小时,比去年同期下降55.73%,通关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用改革破解发展难题,让创新助推监管服务,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正是汕头海关利用科技与体制创新助推通关速度提升的坚守。

    创新铺就通关“高速路”

    进出口企业的货车司机,只要使用IC卡刷卡,电脑将自动完成核注电子放行信息并抬杆放行,整个过程比原来人工验放模式的通关效率提高近10倍。

    向创新要力量,效率的提升正缘于该关坚持自主研发和建立海运智能值守卡口系统。通过卡口电子放行信息比对放行和视频同步监控,实现海关对进出监管场所的货物全电子化管理,自动调配现场的通道资源,解决通道拥堵问题。进出口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交通状况等各方因素,合理安排出口货物运抵时间和进口放行货物的提货时间。

    同时,深入推进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落实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企业办理跨关区申报验放手续无需异地转关,省去了转关车辆租赁和货场租金等支出,可以为企业节省通关成本20%到30%。2016年全年,该关通关作业无纸化报关单占关区同期报关单总数的98.68%,在全国各直属海关排名列第8名。

    该关结合企业需求不断创新,推行优化大宗散货监管,采取边运抵边装船、提前办理申报手续、接受企业提前传输理货报告等优化服务,持续提高通关速度。此外,还推进汕头市海运现场“5+2工作制”,复制广东自贸试验区“先装船后改配”、国际转运自助通关等改革创新制度,在粤东五市开展量身定做的政策宣讲会,让广大进出口企业全面充分了解和运用国家外贸便利化政策。截至2016年底,改革红利已经惠及汕头关区5349家进出口企业。

    汕头海关关长王胜告诉记者,新时期汕头海关要在法律、政策法规的框架下,探索一条符合汕头关区实际和特色的改革路径,做好改革创新、提升效率的“加法”。

    科技架设监管“高压线”

    利用科技可进一步严密监管,打击走私违规活动,营造良好的口岸环境。同时,能在业务量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汕头海关隶属的潮阳海关积极利用新技术,开辟监管工作新途径,与华能海门中转基地共同开展业务信息化建设,协助企业开发完成“华能海门港远程监管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视频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涵盖煤场堆煤视频监控、煤场信息管理、煤量统计、化验单查询、物流链查询等五大功能,并可远程实时监管煤炭的卸、储、运的全过程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中转煤码头业务信息的数字化。随着系统的投入应用,海关效率提高了,企业通关便捷了,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企业自管、海关监管、关企共管的工作目标。

    海关H986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在加强监管、提高通关效率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该设备可采用非侵入式查验方式,具备效率高、查验速度快捷、查验结果准确、节约监管资源的优势。汕头海关驻港口办事处归纳成熟做法,提炼图像分析思路,形成一套独创的“判图六法”审像技术,来提高设备应用效能,如发现有夹藏嫌疑时,利用H986系统测量功能对夹藏部位进行准确定位,以此来提高开箱查验精确度,减少开箱查验成本。

    系统构筑防腐“互廉网”

    “科技创新跟不上,对发展来说是一个梗阻,但科技跟上了,对打击腐败来说也是一个利器,真正做到防止‘灯下黑’。”在汕头海关关长王胜看来,科技创新一方面推动着通关效率的提升,一方面也筑牢了海关的“防腐大堤”。

    目前,汕头海关正筹备应用移动查验单兵作业系统,通过单兵移动作业端与监控指挥中心的对接,实现对外勤查验人员的实时监控和指挥调度,进一步加强对查验过程的监督监控,增强外勤查验工作透明度,有效防范三大风险。

    据了解,单兵移动作业端是通过卫星定位和网络定位等功能,在指挥中心电子地图上可以显示移动查验作业关员工号、位置、轨迹及工作量等信息,辅助指挥人员对现场查验人员进行调度指挥,以及应急处置突发事件。在选择查验任务分派、机检图像分派、查验记录审核等环节设置任务自动分派功能,并继续沿用人工查验“自动派单”功能,实现海关查验作业任务随机分派,防止出现“挑单”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干预,加强管理上的监控监督,规制查验人员自由裁量权。

    此外,还可通过监管场所安装的摄像头和关员随身佩带的执法记录设备,对现场查验执法进行全程录证,提供监督监控人员查看分析,加强查验作业过程的有效监督,切实杜绝“灯下黑”。

    题图 汕头海关利用集装箱检查设备以非侵入式查验方式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图为海关关员在讨论机检图像。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