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27日 星期一
大漠“追星”记
刘 海

第二看台

    和很多“90后”一样,23岁的王岩喜欢“追星”。然而,他的偶像是一位在大漠深处奉献多年的时任宁夏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有德。

    这位与风沙对着干了一辈子的汉子,30多年如一日,带领白芨滩干部职工以每年治沙造林3万亩的速度,在毛乌素沙漠西南端筑起一道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10公里的绿色屏障,守护着黄河以及河岸万顷良田。曾获得感动中国“双百”人物、“全国治沙英雄”“全国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称号。

    虽然已经过去近4年时间,王岩依然清晰地记得人生中第一次“追星”的情形:满怀希望而来,却连“偶像”的面都没有见到,失望而归。

    “我们班同学都特别想见他,王劳模,因为他工作繁忙,结果也没有见上。”王岩的话语中满是遗憾。

    那时的王岩,是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那是他和同学们第一次到白芨滩实训。

    对王岩来说,把治沙英雄当作偶像和日后选择治沙作为职业都并非心血来潮。

    王岩的家乡在灵武市崇兴镇台子村,一个沙漠边缘的小村庄。也许是从小饱尝村庄遭受沙漠侵袭之苦,也许是家里好几位亲人都走上了治沙路,王岩从学生时代起就对治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1年,王岩考入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成为防沙治沙工程系的一名新生。这所前身为宁夏林业学校的学院有着30年的办学历史,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所以培养防沙治沙人才为己任的职业技术学院。在这里,学生们系统学习防沙治沙专业技术,并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提升动手能力。

    第一次到白芨滩实训,给王岩留下深深的震撼,“把一个寸草不生、寸草不长的沙漠变绿了,我觉得挺伟大的。”2014年,王岩圆满完成学业,如愿加盟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为一名光荣的治沙人。更令他高兴的是,终于见到了心目中的“偶像”,而且有机会一起工作。

    “我刚来的时候王有德还没有退休,我亲眼见过他工作,大热天的,50多岁的人还拿着锹在沙地里干活,让我们这些无从下手的年轻人都感觉很羞愧。”王岩说。

    劳模精神的感召,加上前所未有的使命感,让王岩像一只铆足了劲儿的陀螺。然而,治沙远比想象中辛苦。

    “7月份的时候我到一线沙区去治沙,去的第二天胳膊上一层皮就掉了。到第二年开春的时候,站在远处看那个山绿了,特别有成就感,因为特别不容易。”王岩说。

    在白芨滩,像王岩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是追随父辈甚至祖辈脚步走上治沙路的“白芨滩二代、三代”,在日复一日的努力工作中,成就着心中的理想。

    在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兴东看来,他们是“有知识的一代”,也是“继承了白芨滩精神的一代”。(据新华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