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27日 星期一
两千个样本同时测定仅需一周
载通技术助力科学家快速“解读生命密码”
本报记者 魏 东 通讯员 张玉鹏 冯海玉

创新行动派

    “传统的分析方法是通过对比大量图像进行人工分析,耗时长且有一定误差,我们首创的这项技术不仅改变了过去由蛋白质跑胶图像分析的传统模式, 将分析效率提高了几十倍,而且是通过仪器直接进行定量分析读数,测定结果更精确、更简便,并且经得起反复验证。”2月15日,在烟台载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 张建棣博士一边指导助手进行对蛋白质含量分析试验,一边忙着向记者介绍他的新成果,“现在已进入全球推广阶段,随时可以进行量产。”

    生于山东烟台的美籍华人张建棣,是美国杜克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具有20多年从事蛋白质免疫分析的经验。张建棣口中的“这项技术”是他2012年在全球首创的载通专利技术,一举解决了现代生物学两大分支中蛋白质领域30多年来的一个技术难题,目前已在世界各地相继获得10多项专利授权。

    正当国内外众多企业向他伸出橄榄枝寻求购买或合作这项技术时, 张建棣却于2013年7月回到老家烟台,在烟台高新区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创立了烟台载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此后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带领公司组建了一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并相继开发出CDK4、Tubulin、FlAG、GRP78、P21蛋白等一系列载通快速检测系统。

    “可以说,任何疾病都源于一种或者几种蛋白质分子含量在体内的非正常表达。那么,如何测定不同蛋白质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就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张建棣给记者打个了比方:“假设一名肿瘤科医生需要研究5000个癌症病人的样本,从中分析出某种蛋白质分子的变化。那么,用传统的分析方法,需要一个博士或者博士后连续工作一年逐个分析样本才能得出结论。而现在借助载通快速检测系统,一次可以同时测定2000个样本,整个样本测定完成只需一周时间。”

    如果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人类对抗疟疾提供了新方法;那么张建棣发明的载通技术,则为像屠呦呦一样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分析方法。该技术的诞生将传统的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从“手工作坊时代”彻底解放出来,由此大幅度降低了科研工作者的研发时间和成本。

    在载通生物公司实验室里,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密密麻麻插满了小红旗,格外引人注目。张建棣说:“红旗插到的地方,表示载通技术已经在相关国家和地区获得专利。我们计划以每年2—3项专利的申报速度,保证公司在蛋白质免疫分析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介绍,载通技术目前已在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日本、中国等10余个国家获得专利授权,遍布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四个大洲。

    “载通技术获得专利授权后,我们一直没有停止对技术的深层开发,现在我们正与美国田纳西大学和西北大学联合开发载通技术,预计整个开发周期为3—5年。”张建棣告诉记者,“目前的产品开发包括了三大系列,分别是载通快速检测系统、基于某一疾病模型的载通快速检测系统和适合全自动大规模蛋白质分析的自动化分析仪器——载通仪,将为蛋白质分析的大规模应用以及蛋白质研究领域的生物信息化革命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作为烟台高新区蓝海英才计划创新型创业人才、烟台市“第四批双百计划”高端创业人才和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张建棣表示,未来将把烟台打造成产品研究中心和生产基地,为全球的科研市场提供技术服务。“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完善,载通分析法将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主要方法,引领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大数据分析时代,更好地帮助医药、能源、环境等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快速解读生命密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