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17日 星期五
放下手中的爆竹有多难
杨 雪

    爆竹霹雳,烟花啪啦,随着正月十五午夜钟声的响起,整个城市才慢慢安静下来,年算是过完了。

    第一次踏实待在北京完整过了个年,我居然开始反感这种随意四处放炮的无序。比如,路边扔放零散的炮仗常常吓人一跳,对孩子来说尤其危险;小区、商店门口长串的鞭炮响起,震得人耳鸣;当碰上正好在放大桶烟花的,只好默默忍受天上飘下来落在头上身上的各种炮灰,避之不及;小区里好多宠物狗,都被放炮声吓得不敢出门遛弯。一年中难得的清爽蓝天,空气里却掺和着烟火味。看着满地红红黄黄黑黑的烟花爆竹残渣,不禁感叹,家家都图自己热闹喜庆,却没人考虑过凌晨在大街上劳作的环卫工。

    和身边的朋友聊这些想法时,多数人表示已经多年不放炮了。不过,也有人说,还执着于放炮就是为了年味儿。然而,春节的改变和转型,其实已经是大家都接受的事实。人们懒得张罗年饭,所以大年三十下馆子已经流行了二十多年;疲于春运和应付七姑八婶,所以利用春节假期出去旅游越来越为年轻人所推崇;春晚不好看,这两年都在抢红包……令人纳闷的是,既然人们已经淡定地默认了年味儿的新内涵,而且我们正处于恶劣如斯的生态环境之中,那么,摒弃传统里不适应时代的习俗、放下手中的炮仗,难道不应该吗?

    当然,需求的呼声很大程度上使得禁放限放问题纠结多年。但另一方面,供方的利益,也使禁令往前多走一步都难。今年1月,河南省刚宣布“全省范围内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两天,就因200多家烟花爆竹生产商和经销商联合上书请愿而被叫停。无奈,烟花爆竹产业链上拴着太多人要讨生计,一刀切地禁止显然也不是上策。

    某年元旦零点,我曾在香港维多利亚港观看过由企业赞助,政府组织的烟花表演。依我心得:远观“别人家的烟花”永远比自己放的好看——近距离仰望,视角有局限性,而且脖子累,炮灰易入眼。远观则视野开阔,能看到全貌,即便不是表演级烟花,每当夜空中某远处开出了七彩礼花,我都会像得到彩蛋般心情大好,然后静静地欣赏完。

    谁都喜欢绚烂的烟花。那么对于大城市而言,有没有可能参考香港模式,分区域地组织公益性烟花表演?如果照顾到那些难舍放炮情结的人,还可以参考澳门模式,指定燃放区,把爆竹和烟花分开,并分小童区和成人区。当然,还能讨论出更科学、更精细化的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方案则更好。这是作为现代化都市应有的面貌。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