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03日 星期二
新年献词
锦绣中国的创新画卷
本报编辑部

    这是2017年的开端,这是我们和你在这个崭新年头的第一次见面。

    回首2016,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出台,明确了“三步走”目标。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不仅出台多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新政,在重大科学工程、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等领域也都交出优秀的“答卷”,科技助力精准扶贫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更多的民众。

    刚刚过去的一年,那些平凡又伟大的科技工作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深圳大亚湾,粒子物理学家测量出最精确的反应堆中微子能谱,有可能揭示宇宙的历史等未解之谜;在马里亚纳海沟,“海斗号”创造了我国无人潜水器最大下潜及作业深度纪录10767米,标志着我国深海科考进入万米时代;在贵州平塘,500米口径的FAST落成启用,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成为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对接,以及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33天的太空之旅,为我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航天员长期驻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顺利升空,标志着我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继2015年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后,中国2016年又发射一系列先进的科学卫星,令世界瞩目。4月,我国首颗返回式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成功发射;8月,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12月,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成功发射……这些科学实验卫星将可望催生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

    从深埋山底的中微子探测仪,到九天之上的量子通信卫星,每一次闪烁,每一声嘀嗒,都记录着祖国科技前进的步伐。作为科技进步的记录者,我们在现场凝视过一颗颗先进科学卫星的升空,惊叹于500米口径望远镜的落成,为长征五号发射时三次暂停而忐忑,也因神威·太湖之光两次问鼎世界桂冠而自豪……我们何其幸运,近距离感受科技的独特魅力,与科技工作者们分享着每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也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前沿的每一记声响。

    引力波探测让人类听到了宇宙的第一声啼哭,比邻星b让人类猜测着地球隔壁的外星天堂,朱诺号探测器进入木星轨道,人工智能刷新着超越人类的成绩,量子计算机要推翻50年来的经典运作方式……这些都曾是一座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城堡,而我们,已逐渐趋近城堡的大门。

    当你在会场陈言,在书斋提笔,在农田劳作,在工厂挥汗,在校园诵念,我们都在倾听、观察、交流、记录、写作,将科技的成果和科技界的故事说给你听,也说给世界听。为祖国的每一个科技进步喝彩加油,为世界前沿的科技成果添注加解,为公众的科学素养提升竭尽全力……这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信仰。

    作为科技进步的记录者,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社会的激变。过往的2016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努力,我们不在纸媒衰落的论调里缱绻,而是努力去拥抱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改版纸报,试水新媒体,加强策划运营的力量,也实现小范围的精准投放……我们期待给自己一个见证,见证一群报人能否在数字世界里延续光荣与梦想。

    在此,我们要感谢你——亲爱的读者,是你的不离不弃,让我们才能走到今天。我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我们前进的每一个脚步,都凝聚着你的关心。我们不说陪你读到地老天荒,只想在每一个当下,把最好的奉献给你。

    所谓元旦,其实也是很平常的一天:有的地方飘雪,有的地方暖阳,还有不变的来来往往人海茫茫。历史并不会计划好在某个特定的时刻让一切发生改变,只是在我们的心里,习惯找一个开始。

    站在公元2017年的起点,让我们一起来凝望这锦绣中国的创新画卷。创新的脚步不会停下,它就像奔涌的河水一样浩浩荡荡,朝着创新驱动发展、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前行。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