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杨早荐书

    《六说文学教育》

    作者:陈平原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明说此书乃《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延伸出的小书,面对公众而非同行发言,但内里精神一以贯之。简言之,以文学史为中心的文学教育,教出来的学生往往“常识丰富,趣味欠佳”,其他系一样能出作家,盖他们的文学教育以“读本”为中心。文学史是文学作为学科建立的基础,但审美的锤炼与进阶仍必不可少,否则就会出现中文系毕业也缺乏文学修养的咄咄怪事。

    《材料与注释》

    作者:洪子诚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赵园曾称赞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如“老吏断狱”,而这本书则尝试纯“让材料本身说话”。“十七年”的文艺风向,变化无常,其中人物,包括毛泽东,不同时间围绕同一问题说的话,都大相径庭,前后材料摆在一起,自然呈现出其中的参照与对话。至于注释,用来提点语境,铺叙背景,没有参透历史的功力,哪里做得到。

    《晚清女子国民常识的建构》

    作者:夏晓虹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我一向认定,我们现在的几乎一切,思维,风俗,伦理关系,社会结构,都是从晚清推衍而出。如果你对当前中国女性现状有兴趣,对于女权,女性意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女性怎样对抗男性中心的压迫……这些问题,在《晚清女子国民常识的建构》这本书都能找到最初的回响。

    《一曲微茫——充和宗和谈艺录》

    作者:张充和,张宗和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宗和是张家十姊弟中的大儿子。四位姐姐里,他最喜欢的、交流最多的是四姐充和。1949年之后,四姐去了美国定居,宗和却去了贵阳执教。从1949年到1976年,两姐弟的跨国通信断续坚持了廿八年。宗和去世了,四姐又坚持与他的遗孀女儿通信。姐弟之间超过300封的通信,家长里短,忆旧述新,忠实地记录了那风云世纪里的哀乐日常。

    《南天之虹》

    作者:横地刚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据横地刚的考证,或许是黄荣灿的作品《恐怖的检查》,第一次向日本介绍了“二·二八事件”。而黄荣灿从重庆而至台湾,办报办刊,深入原住民住地采风,最终殒命于宝岛的短暂一生,被横地刚用作考察“台湾光复后的历史,不只是台湾的历史,也是包括大陆在内的中国的战后史”的切入点,不能不说,是非常准确而难得的视角。

    (杨早系阅读邻居发起人 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学者)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