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7日 星期三
专家建议:构筑以公共安全为核心的城市风险管理体系

    科技日报讯 (刘晓东 记者王春)“应急的管理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城市管理的需求,‘城市风险管理’已成为今后我国城市治理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要把亡羊补牢转化成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在11月17日的首届城市风险管理国际论坛上,上海市政协常委、人囗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的这一席话语,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强烈共鸣。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城市的风险组成十分复杂,既包括自然气候风险,如地震、洪水、暴雨,又包括社会政治风险如大型活动风险、恐怖袭击活动。孙建平说,我国过去兴建的众多大型市政工程已经到了风险频发的年龄,再加上非传统的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过去未出现过的风险也有可能爆发。回顾近几年,12·31上海外滩踩踏、8·12天津港危险货物爆炸、12·20深圳山体滑坡等国内外一系列事故、事件的发生,正是城市风险的残酷暴露,给城市带来了惨痛的教训。

    那么,面对如此复杂的城市安全情况,城市风险管理又会如何进行呢?一方面,物联网感知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兴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内的应用不可忽视。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在论坛上举例说,地铁工程建设是高风险行业,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的比率占88%。在武汉地铁,科技人员从80000张有安全隐患的现场照片中,挑选出500张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运用图像信息的向量空间建模,提炼出不安全行为规律,对地铁施工人员进行不安全行为矫正系统的培训;运用工程物联网,建立地铁施工多维数据关系的大数据平台,通过推算地铁盾构隧道掘进施工风险演化规律,分析施工火灾等安全风险的耦合规律。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与金融保险的作用,让政府、行业和保险业合作形成一个链式的风险管理。据太平洋保险董事长顾越介绍,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社区综合保险、巨灾保险等都正在城市风险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孙建平提出,要着力构筑以公共安全为核心的城市风险管理体系,要从亡羊补牢转变为未雨绸缪,要从事后应急转变为事前、事中防控,要从习惯行政推动转变为更多发挥市场作用的机制创设。在社会参与上,要从被动危机公关转变为主动引导公众。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