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5日 星期一
“香艳”的圈子 不过是巨头之间的新战场
点评人:本报记者 王小龙

    11月25日,支付宝的“圈子”功能尚处于测试阶段就引来了大量关注。仅仅“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这两个圈子,就聚集了2000万关注者。随着数字不断上涨,圈子里开始出现了大量大尺度照片。由于这两个圈子在功能设置上的导向性非常明显,支付宝也被指有借势炒作之嫌。

    点评:以前,微信是微信,支付宝是支付宝;后来,微信越来越像支付宝,支付宝越来越像微信。原先它们各有所长,如今都谋求“加特技”,试图进入对方占支配地位的领域。就像微信不甘心只做社交,支付宝也不愿只做一个“安静”的支付工具。

    2014年,借助强大的“社交基因”,微信红包一经推出就火遍全国,绑定微信支付的用户激增,打破了支付宝一家独大的局面。自己的地盘被占,阿里巴巴痛定思痛,将原因归结于两个字——“社交”。微信红包给支付宝上了一课,让支付宝对用户黏性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支付宝高层曾多次表示,支付宝并不是不知道用户只想要一个简单而好用的支付工具,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做支付,是方便了用户,但“支付宝可能就要死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目前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已超8亿,而支付宝用户不过4.5亿。根据易观的数据,自2015年至2016年第二季度,支付宝市场份额由68.4%降至55.4%,而与此同时微信支付的服务方财付通则由20.6%升至32.1%。

    微信步步紧逼,支付宝诚惶诚恐。要想生存,只有主动进攻。

    在社交领域经历多次失败后,支付宝才发现自己还有几张“好牌”没出,那就是用户大数据和以芝麻信用为基础的信用体系。这两个工具不但能给出清晰的用户画像,还能把那些有相同爱好,共同需求的人聚拢在一起,建立起以信用为基础的“陌生人社交”。支付宝9月底正式上线的“到位”和这次惹祸的“圈子”都是基于这一思路,对这一战略的布局。

    两个“圈子”的规则设置得极为巧妙,只能由女性用户发表内容。男性用户不能发布日志,但可以阅读、点赞、打赏,芝麻信用达到750分以上才能评论。可以说在设计初衷上,它就是冲着“爆款”去的,火了也很正常。

    如今,圈里的美女已经“下架”,“吃瓜群众”也已散去。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的董事长彭蕾发信作出道歉,表示会“深刻反思”。

    辣评君相信,在这之后“圈子”里的美女必会有所收敛,但支付宝在社交上的进攻绝对不会就此止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