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2日 星期五
敢 问 路 在 何 方 ?
——宜兴环科园争当“一带一路”环保“开路者”纪实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园国际环保展示中心。
2016(第四届)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会场。
江苏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王学君  陈玉宇  闵德强

    11月9日至10日, 2016江苏环保新技术交流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与以往环保界举行的会展来比,科技日报记者在采访中明显感觉到有着不同之处。

    用江苏省副省长张敬华的话说,“此次交流会是按照环境医院的医患界面模式为技术需求方与供应方搭起了桥梁、架起了平台,促成了一批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是江苏环保领域科技成果交流转化、产品技术展示交易、国际合作拓展深化的一个标志性品牌。”

    交流会上,作为在国内率先提出环境医院概念和理论体系的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携带承担国家水专项课题“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与产业化推广机制研究的专家和部分细分领域特长企业,以中宜环境医院展团形式集体亮相,向中外客商宣传推介“环境医院”产业新模式,以及宜兴环保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受到与会领导和参展商的高度评价。

    “走出去”,这里有厚实的产业优势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来看,绝大多数国家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这就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值得欣慰的是,国际,近些年来,全球共同应对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国内,随着新《环保法》和“气十条”“水十条”“土壤十条”等促进环境治理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环保产业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宜兴市委常委、环科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看来,这样的背景下,搭乘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东风,中国的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朱旭峰说,“这样的机遇,对于我们宜兴环科园来说,更是千载难逢。作为中国唯一以环保为主题特色高新区,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积极主动地带头‘走出去’,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做‘一带一路’的开路者与先行者。”

    宜兴环科园自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来,有着24年的园区发展经验和宜兴环保产业40多年的产业积淀。经过踏实地发展,宜兴环科园成为中国最大的水处理产业装备生产集聚地,中国环保企业最集中、产品最齐全、技术最密集的产业集聚区,有着无可比拟的环保优势资源和企业集群。

    在这里,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活力迸发,环保产业发展模式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新的业态与形态。如今,这里集聚环保企业1800多家,配套企业3000多家,产业链覆盖了水、土、声、气、固、仪及配套产品等七大类,形成200多个系列、3000多个品种,拥有上万名环保专业研发人员。

    特别是近些年来,宜兴环科园大力转型升级,很多国内外环境领域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都纷纷在宜兴环科园设立研究基地,宜兴环科园与国内外知名环保企业的合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园区的环保企业通过国际合作,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都得到了提升。

    如今,在环保领域比较有影响力和著名的国内外展会上,都能看到宜兴环保企业的身影,有的甚至在知名的国外展会上布设了专展。宜兴环科园已经成为中国发展规模最大、聚集程度最高的专业环保园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环保第一园”。

    “园区环保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国际合作,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服务‘一带一路’,把这样一种合作传递下去,带动沿线国家的环保产业发展。这既是宜兴环科园的责任担当,又是宜兴环科园的主要使命,也是宜兴环科园环保企业‘走出去’的必然选择。”朱旭峰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服务“一带一路”是宜兴环科园的主要使命。宜兴环科园与国家环保部东盟中心于2012年11月2日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自此开始,双方在共同推动基地开展区域环保产业合作以及探索环保产业国际化合作的新模式方面,达成一揽子合作意向。

    2014年5月,为落实2013年10月份李克强总理在第16届中国—东盟领导会上提出的“建立中国—东盟环境保护与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的设想,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典范与代表,中国—东盟环保技术与产业交流合作示范基地(宜兴)(以下简称东盟基地)落户宜兴环科园并正式成立。

    “化解‘在发展中保护环境’的挑战与压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目标,这使得东盟基地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环境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东盟基地的成立也更好地支撑了我国环保产业特别是环科园环保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为中国环保产业走出去提供了示范。从这点上来看,服务‘一带一路’是宜兴环科园主要而光荣的使命。”朱旭峰说。

    在科技部、环保部和江苏省政府的联合支持下,今天宜兴环科园已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内外部实力。

    东盟基地建设方面。宜兴环科园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底,由东盟中心作为技术支持单位组织启动了宜兴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并在2014年1月获得了专家组的认可,宜兴环科园还与东盟中心建立了一年两度联席会议制度。这为东盟基地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2014年5月东盟基地落户宜兴至今,东盟基地的建设如火如荼。

    园区与东盟中心以“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和高级研讨班”这类形式在宜兴培训东盟官员,自基地成立来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这大大促进了东盟国家对宜兴环科园环保产业了解。在环保部、科技部共同支持下,宜兴环科园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

    战略布局方面。宜兴环科园还分别与10个东盟国家联合撰写了10个国家的环保产业调查报告,汇编了《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合作政策与实践》,并完成了包括柬埔寨在内5个国家的国别报告,联合出刊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蓝皮书》。

    推动国际合作方面。宜兴环科园结合东盟现有合作平台,联合参加了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下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合作与发展交流圆桌会、中国—阿拉伯国家环境保护合作论坛、2015年欧亚经济论坛并在生态与环保合作分会以及中国—俄罗斯绿色发展与合作研讨会等一系列会议和交流。2015年11月,东盟中心牵头,园区组织20多家企业到印尼、泰国考察,并与相关工业园、商会签署战略合作关系。

    绿色金融方面。宜兴环科园联合中国进出口银行启动了总规模为50亿元的中小环保企业走出去扶持计划。该计划已经实施两轮,有20多家企业直接受益。宜兴环科园与平安银行签署战略合作,设立了总规模300亿元的环境工程PPP模式专项投资基金。

    由国家发改委立项,宜兴环科园设立首期规模2.5亿元的环保产业专项投资基金,对成长型科技企业进行投资;设立了总规模5000万元的种子基金,孵化初创型的科技投资项目;设立了总规模2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依托宜兴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股权合作投资项目等。

    技术创新方面。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吸引了美国、日本、德国、荷兰、芬兰、新加坡、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园合资、合作,与哈工大、南大、清华等80多所大学院校形成紧密型产学研合作,设立环保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了以水处理为主,大气污染防治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一个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工程施工、运营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企业发展方面。在东盟中心引导下,通过努力,宜兴环科园的环保企业已经开始在国际市场展现出了友好的合作形象。

    五洲环保与美国加州理工合作研究开发生态厕所项目,产品销售至南非;博大环保在泰国设立公司;江华集团与泰国合作工业园PPP项目,并被新加坡政府邀请参与海水淡化招投标建设;凌志环保参与建设的孟加拉皮革污水处理厂、污泥发电厂预计今年年底竣工(该项目是孟加拉国家出资的第一个EPCI项目),其还正在与中信集团合作,承建安哥拉10个污水处理厂等。所以宜兴一批企业在服务“一带一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充分的经验。

    由此可见,宜兴环科园经过坚实的基础准备,已经具有实力,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将大步“走出去”,以更大力度服务“一带一路”。

    “走出去”,这里有国际合作的实力

    在经济新常态下,宜兴环科园正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和压力。如何应对挑战,化压力为动力,推动宜兴环科园继续发展,成了目前宜兴环科园的主要问题。目前,环科园环保企业仍是技术型企业为主,资本实力弱小,很容易在市场上受到大企业和资本实力的“挤压”。

    “如果不为宜兴环科园环保企业打开一个新的成长空间,转型将十分艰难。同时,东盟各国的环保服务基础需求十分强烈,这正好给园区环保企业一展身手的机会,使得先进技术和资源有了用武之地。所以服务‘一带一路’;是宜兴环科园推动环保企业转型升级‘走出去’的最佳选择。”朱旭峰说。

    事实上,自2013年国家启动实施“一带一路”战 略以来, 宜兴环科园领导敏锐地意识到,这为宜兴环保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服务沿线国家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提出了“一带一路、环保 开路”新理念,引导全市环保企业到“一带一路”上播撒发展的种子,培育共赢的“大树”。

    环科园在新加坡设立的办事处,园区派专人赴新驻点开展工作, 推进宜兴保企业“走出去”创新创业。特别是宜兴环科园与环保部东盟中心战略合作后,成为了东盟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为园区引领环保企业“走出去”搭建了一个更高平台。

    除此,从对接“一带一路”的实际需求出发,宜兴环科园分别与东盟10个国家联合撰写环保产业调查报告,完成了包括柬埔寨在内的5个国家的国别报告,出刊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蓝皮书》,为我市环保企业专题研讨环保企业国际化发展实践分享并联合金融机构对科技型、成长型 中小环保企业给予资金扶持,为其 走出去加油助力。

    实施“走出去”,开展区域环境治理, 需要各个细分领域的领先技术。宜兴环科园领导清醒地看到,仅凭过去‘单兵出动’不仅抗风险能力低,而且不易打响‘宜兴环保’品牌。”

    于是, 宜兴环科园提出,政府要做环保资源整合者和推进者。在这样的思路下,他们与中信环境、浩远集团、麦格里基金等大公司、大资本合作,吸收本土的重点骨干企业和落户园区的产学研专业团队,进行整编进入“集团军”。

    “我们瞄准产业‘水、气、声、固、仪’五大领域,着力把多年集聚的基础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转型优势、创新优势,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环保产业集群、全国环保技术创新高地、全国环境服务示范基地,成为名副其实“中国环保第一园”,国际行业有实力、有分量、有影响力的‘中国环保之都’。”朱旭峰说。

    今年6月,宜兴环科园组织45家国内外优秀环保企业,联合组成宜兴“一带一路”环保“走出去”企业联盟,将依靠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重点建设的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宜兴)、中宜环境医院等载体和一批创新平台,以及建成的中德、中韩、中以等10个国际清洁对接中心,围绕“绿色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开路”的建设理念,瞄准资源大融合、项目大合作、产业大发展,构筑环保技术和产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支环保项目实操能力强劲的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先锋军。

    这些企业首先唱响“宜兴环保”服务沿线国家区域环境 保护“好声音”。目前,园区有28 家环保企业活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宜兴一环、凌志环保等7 家企业在马来西亚、尼日利亚等国设立生产基地;博大环保在泰设立分公司,江华集团在泰完成罗勇工业园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建设;龙洲环保在越签下环保水处理项目大订单;凌志环保承接的孟加拉皮革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达6436万美元,目前已经竣工。

    可以说,来自宜兴环科园的水处理、污泥处理和土壤修复环保技术等,正在源源不断输往国际市场。宜兴环保之花,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竞相开放。

    “走出去”,这里有成功模式和举措

    “作为国家级环保专业园区,我们将以新一轮部省《宜兴合作计划》实施为契机,抢抓国家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机遇,以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最大的环保产业集群、环保技术创新高地和环境服务业示范基地的目标定位,坚持创新驱动,突出资源整合,强化机制创新,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新突破,实现由“环保之乡”向“环保之都”转型提升,为中国环保产业的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朱旭峰说。

    中宜环境医院,经过3年的资源整合与建设,不仅成为国内一种环境治理的新模式,更是一种产业的组织新方式。依托宜兴环保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优势,顺应了第三方治理的发展趋势,在充分整合与集成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要素资源,建立产业链协同合作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站式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的环境综合服务模式,对接区域性环境治理市场,提供区域性环境治理系统解决方案。至今,已在国内成功建立多家中宜兴环境医院分院。

    其中,中国水科技城,联合中信环境、国际水协等已经全面启动水生态系统规划和建设,将成为全国水体生态环境治理的标杆和样板;未来概念水厂,由曲久辉院士等一批专家倡议发起,目的是建成一个包括概念水厂、生态湿地公园、高效农艺在内的城市生态综合体,也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水处理领域可复制推广的标杆。

    目前,概念水厂已完成规划、立项,今年10月已正式动工;江苏省环保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作为江苏省环保领域唯一的重大创新平台,荟萃了业内各领域的特色技术、装备、方案等优质资源,目标是将其打造中国环境领域最大的创新中心;环保标准化工场,依托国家环保设备检验监督中心、水环境标准化委员会、宜正环保电商、科技成果转化网等平台,以建设环保标准化工场为抓手,推进从研发设计、生产加工、装备制造、销售流通等全流程、系列化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装备的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高端化、信息化,提高产业确立宜兴环保在行业中的话语权和优势地位。

    “这个项目已经列入国家‘十三五’专项并得到了我国国家水专项的支持。标准化工场建成后必将成为中国工业生产领域的一个高性价比的带有工业4.0的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平台。”朱旭峰说。

    江苏省环保联合会会长许津荣在考察宜兴环科园的这些模式后,作了这样的评价, “无论是中宜环境医院,还是正在建设的中国水科技城和概念水厂,都为环保产业转型升级和开展国际合作,都将发挥特殊的引领作用。”

    如何推进“走出去”和“引进来”,积极与国际接轨,借力国际先进技术,搭建多渠道引进创新平台,让国际合作战略成为推动宜兴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朱旭峰在向记者介绍成功模式的同时,透露了新的举措。

    成立更强主力军。在“一带一路”的市场机遇下,宜兴环科园将整编前期的合作团队,优选实力企业,一手联合央企、上市公司,一手联合产业基金、银团资本,带着园区广大优质企业、技术公司,再加上已经落地的产学研合作体、专家院士、专业团队,整编一支国际绿色服务集团军,承接东盟国家的区域环境治理,参与并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如,中信环境的前身是中信集团收购的新加坡最大的环保公司,从性质上来说,其既是央企又是外企,有着雄厚的资本和产业基础;浩远集团一直在非洲做大型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在非洲有丰富经验和社会关系;麦格里基金是全球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宜兴环科园与这些优秀的大公司、大资本合作,再加上园区优秀的环保公司,这就组成了一个实力强大的“主力部队”,能够作为“一带一路”的主力军。

    建设更强联盟。宜兴环科园积极引导环保产业形成联盟组团“走出去”,至今已经有40多家企业响应,由主力军带着联盟“走出去”。这样做的原因是,这些环保企业在细分领域有很好的技术,但资金等基础又比较薄弱,单独“走出去”,比较容易被资本雄厚的企业淘汰,而区域环境治理需要各个细分领域的技术,通过联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优势、经验优势和实战优势,并且嫁接外部的资本、嫁接国家的政策支持,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并且“走出去”。而且这个联盟是个开放的联盟,一切有志于服务“一带一路”的环保机构、企业都可以申请加入,通过东盟中心环保产业基地平台,寻求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机会,分享合作共赢红利。

    争取更强支持。宜兴环科园作为一个专业园区,从出身那天起,就是环保部和科技部共同管理和支持单位。现如今,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科技部等部委,大力支持宜兴环保企业走出去,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倡导组建“一带一路”专项产业基金,为宜兴环保企业走出去提供绿色金融支撑。宜兴环科园将会与各方面加深沟通和互信,寻求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机会,共同在“一带一路”大框架下分享环保商机,谋求绿色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构建更强的支持体系。围绕中国东盟环保产业与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目标要求,在加快打造中国—东盟培训、技术研发等机制和专业平台的同时,目前正在实施中国水科技城、未来概念水厂、江苏省环保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环保标准化工厂、环境医院“五大工程”,打造更强的“走出去”优势。

    宜兴环科园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国家级园区中是最专业的环保机构,在环保领域是最专业的国家级园区。因此有理由相信,在各部委直接支持下,由东盟中心牵头,宜兴环科园一定能够当好服务“一带一路”的环保“开路者”与“先行者”,成为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