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日本7.4级地震再揭“伤疤”
——是否为2011年大地震余震尚无定论
本报记者 房琳琳
11月22日,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7.4级地震。图为消防人员在福岛县相马市观察海面情况。
新华社/共同社

■今日视点

    11月22日,一场震级7.4的地震再次“袭击”日本东海岸,日本发布海啸预警,3米高的海浪涌入福岛县。让人记忆犹新的是,2011年其东北地区9.0级地震引发了巨大海啸,福岛核电站被摧毁导致严重核泄漏,惨烈程度仅次于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一些地震学家认为,发生在日本的这次地震与2011年地震可能相关,前者被认为是后者的余震。但是,由于距离原始地震时间较长,二者间的联系变得难以证明。

    多米诺效应?

    此次日本地震震中距离2011年东北地震中心约130公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地震学家唐·博莱克曼说,此地位于余震发生的合理范围内。大地震产生了一种多米诺效应,可以在整个断层系统中响应多年,这一点并不奇怪。

    美国犹他州大学地球物理学荣誉教授罗伯特·史密斯说:“自2011年地震以来,一直存在一系列余震,这些巨大的地震余震持续数十年到数百年的情况很常见”。

    美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学家摩根·佩奇支持这一观点,他说:“虽然2011年断层断裂部分平均应力得到缓解,但是断层相邻部分的应力有可能增加了。”

    关系界限模糊

    对于大地震的余震并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大地震发生后,在同一地点会发生很多地震,可以肯定地说这些是余震。但联系到5年后130公里以外的地震时,这种关系的界限却是模糊的。

    地球科学家使用一种被称为“库仑应力”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断层上的地震是否增加了附近断层的应力,从而预测未来地震的风险。然而,这种计算可能比较困难,因为通常需要知道断层在哪里,以及断层移动了多少等精细的数据。

    博莱克曼说,实际上,在已经断裂的断层边缘,常看到还会发生大的余震。

    这次地震究竟是不是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余震,主要是从学术角度在探讨问题,但到目前为止,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

    地理位置之殇

    日本所处位置,将该国置于容易遭受大地震灾害的境地。就在今年4月,日本南部的熊本地区还发生了7.0级地震,两天后,6.2级地震“袭击”了同一地区。

    日本位于马蹄形的太平洋“火环”上,该火环位于太平洋边缘,这里发生过许多地震和火山爆发。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81%的大型地震都发生在这一活动带。

    地球物理学家道格拉斯·格温说,地球表面被分解成大约十几个大块,它们四处移动,地块边缘相互作用之处就会发生地质活动,比如地震。

    在太平洋“火环”上,几个构造板块互相碰撞,造成一块在另一块之下弯曲和滑动,形成所谓的俯冲带,导致海洋地壳下沉到地幔中。史密斯说,从阿拉斯加到日本、菲律宾,一直到西太平洋,以及南美洲和中美洲西海岸的边界,都是大俯冲带。而日本恰好坐落在复杂的马赛克式构造板块上,地块互相研磨,容易引发致命的地震和火山爆发。

    专家预测,虽然此次地震没有2011年大地震强大,但整个地区仍面临继续发生大地震的危险。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3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