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深耕“文化经济”,“王羲之故里”路在何方?
□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臧德三

    东晋王羲之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盛唐颜真卿书法“锋绝剑摧,惊飞逸势”,如果追根溯源,他们的出生、出道之地便是兰山。

    11月初,26支国内顶级文化创意团队会师兰山,在第二届“中国创翼”文化创意大赛全国总决赛现场接受评委考察。这并不是偶然事件。国家级文创赛落地,是兰山探路“文化经济”棋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在兰山区委书记耿学伟看来,引进“变量”的目的是激活“存量”,挖掘兰山历史、文化底蕴,通过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政策流的合力,探索出一条“大文化产出大经济”的可行之道。

    那么,“王羲之故里”究竟在下一盘什么样的棋?

    激活历史,兰山意欲何为?

    自春秋末期一路走来的兰山,历来是文人墨客、名吏重臣荟萃之地。2500年的历史够长,不仅相继走出了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巨匠”,也留下了孔子、诸葛亮的痕迹和传说,更出土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两大瑰宝……

    文化具有开放性,与市场经济的精髓一脉相承,但它脑力经济的范畴和较高的欣赏层次决定了要上升到产业经济层面还需要独到的商业模式,需要人才、资金、信息、政策等多重合力。

    在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大多集聚在一线城市,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运营模式,如北京,如上海,如杭州,早已成气候;但中小城市往往陷入人才匮乏、资金不足、缺少核心产品等困境。

    站在兰山深厚的土地上,我们如何衔接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如何将虚拟文化变成实体产业,乃至反哺历史?

    一个个问题考验着决策者。

    探路文创,先行者做了什么?

    “20年前,鸿儒只是一家小书店,但我们以此为入口进军文化创意产业,现已经成长为专业孵化器。”

    由文化人变身“文化经济人”,山东鸿儒文化控股公司董事长戴景是兰山区最早的一批人。他的初始点是卖书,顺便盈利,但这一简单模式受到时代冲击。因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重塑了理解世界的方法。还好,借由互联网经济的东风,戴景明完成了向文创产业园的轻巧转身。

    在鸿儒517创客中心,“90后”高玮康经营着一家传媒公司,年利润30万元。很难想象两年前,他还是一个囊中羞涩的大学生,转折在于鸿儒的创业服务——后者不仅免费为其提供了经营场所、设备器材等创业条件,还通过梳理商业模式为其提供人才、资金、信息、市场等方面的孵化扶持。

    与鸿儒几十年的风雨成长不同,总投资12亿元的兰山书圣文化城刚刚启用,就迎来了一批重量级项目。

    以白云为主体控制画面,把山水画推向浩瀚空间,给人无限想象,这是中国白云山水画创始者高继兴的“独家特色”。落户兰山文创产业孵化园,因为他看中了这里的“风水”:“全世界只有一位‘书圣’,这里浓郁的文化氛围让我神往;书画家可以更好地汲取‘书圣故里’的文气,扎根沂蒙山区,寻求创作灵感。”

    在全国的文创产业大格局中,兰山文创“探路者”不算顶尖力量,但形成了特色,并“初露尖角”。

    文化变现,政府何去何从?

    “发展文创产业,兰山底蕴深厚,但如果不把这些资源挖出来,如何向历史交代?向120万兰山人民交代?”站在国家政策的“风口”上,兰山区代区长沈如茂显然看好了文创产业的广阔前景。

    刚刚发布的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显示,兰山位居2016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五十一强,并蝉联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前十强。同时,它是中国物流之都,线路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市场额直逼2000亿;去年,该区3个大、中、小电商交易额386亿元,几乎翻倍,“这些为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但文化优势、物流优势、善于经商的性格优势叠加还不够,需要一次全国性活动才能引燃。于是,兰山把握机会,从全国几十个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总决赛承办权,吸引无数关注。

    “兰山文化氛围浓厚,具备最基础的创业条件,文创产业有合适的项目可优先考虑。”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十分看好兰山推进文创产业的前景,“当然,探路文创产业,塑造氛围,制定政策,吸引投资,引进人才等工作,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

    “前方是一条文化古城激活历史实现文化变现的新路子。”对兰山区决策者来说,他们不缺雄心,缺乏的只是时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