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一周国际要闻
(11月14日—11月20日)

    本周焦点

    非分裂细胞基因编辑技术开发成功

    由美国索尔克生物学研究所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组成的国际科研小组开发出一种名为“HITI”的新基因编辑技术,意为不需要同源序列的目标部位特异基因插入技术,首次可对非分裂细胞(存在于眼、脑、胰腺或心脏)进行有效操作。团队利用该技术部分恢复了眼盲啮齿动物的视觉反应,有望为视网膜、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和治疗开辟新途径。这对于编辑成年活有机体的基因组来说具有革命性意义。

    本周明星

    “Z机”:开启核聚变“氘—氚”新时代

    美能源部下属桑迪亚国家实验室日前在其世界最强辐射源——“Z机”(Z machine)装置内开启了氘—氚受控核聚变实验。当未来氘—氚比例达到50∶50时,中子数会提高60至90倍,它所产生的能量将是现有最大能量的500倍。然而,这种方式不能一蹴而就,团队将在可控制的情况下逐渐增加燃料投放比例。

    外媒精选

    向年迈老鼠注射年轻人类血液可恢复其活力

    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5日消息,实验显示向年迈老鼠体内注入年轻人类的血液,能恢复其活力。研究人员从一组18岁的健康人类身上提取血液样本,在3周时间内,每周两次注射到12个月大的老鼠体内——对老鼠而言这个年龄相当于人类的50岁。测试显示,年迈老鼠再次表现出与控制组年轻老鼠相似的活力。该发现将来可用于人类抗衰老研究。

    “最”案现场

    68年来最大最亮超级月亮现身

    美国东部时间11月14日凌晨6时22分,月亮到达近地点,并在早上8时52分出现历史性近地满月。科学家表示,这是自1948年以来月亮离地球最近的一次,比最小月亮大14%,亮度提高30%。

    一周之“首”

    首个碳纳米管制可弯曲太赫兹扫描仪问世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利用碳纳米管研发出首个可移动、可弯曲、可穿戴的太赫兹扫描仪,能对包括人体在内的三维卷曲物体进行成像检测。接下来团队会将这些新太赫兹成像仪和信号识别电路与无线通信装置一起集成到单个芯片上,以开发高速太赫兹监控系统。

    一周技术刷新

    弯曲光传递信息距离创新纪录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科学家在实验中成功让弯曲激光束携带信息行进了143公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比之前纪录提高了近50倍。这一新突破或能给卫星通讯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但目前弯曲光系统的编码和破译信息速度还不及发送电报所用的摩斯密码。团队接下来会利用已有技术,提高信息传输和编译速度。

    人脑连接结构独一无二

    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作为个人的身份识别标记。而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使用一种非侵入性的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证实了每个人的大脑连接结构与指纹一样,也是独一无二的,而且这种特异性还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对人脑连接结构特异性的理解将有助于人脑功能及相关疾病的研究。

    前沿探索

    冥王星表层下或存在海洋

    在两项独立天文学报告中,科学家通过分析冥王星表面著名的心形区域的起源认为,由于该区域的一个盆地填满了冰,致使冥王星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翻转,从而在表面产生裂缝和张力,最终这一结论指向冥王星表层之下应有一片海洋,而且此海洋至今仍在。据进一步的最新研究称,热辐射允许该海洋保持液态。

    合成生物学一大技术难题被攻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克了合成生物学的一大技术难题:将不同遗传线路分隔在单个人工合成细胞内,以阻止它们相互干扰,从而可串联成更复杂的遗传线路,合成更复杂的药物分子。这一新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设计出全新遗传线路,并有助于揭开地球生命早期起源之谜。

    奇观轶闻

    SpaceX申请发射4425颗互联网卫星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近日向联邦通讯委员会(FCC)递交了发射4425颗互联网卫星的申请,将分两批升空,分5个轨道高度,用于为全球提供每户1Gbps的高速上网服务。SpaceX公司此次申请发射的卫星数量,已是目前在轨活动卫星数量的3倍以上,超过了人类发射卫星的数量总和。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