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6日 星期日
数字经济和创意产业交汇,生活将会怎样?
本报记者 王 春

    没有工人,那就用机械臂砌一堵高墙?在未进入公共空间之前已经预知人流高峰,从而避开拥堵?看电影时,可以直接跟影片中女主角交流?数字技术诞生以来,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生活的认知。

    11月2日在沪举行的“数字创意技术与产业”论坛上, 来自国内外数十位设计创意学界、业界的学者专家与会,从战略、技术及产业等方面围绕“数字创意”这一新兴产业的关键领域展开深入研讨。专家们表示,随着大数据、VR、AR、AI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意产业领域面临着发展的大好机遇,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机遇,加强相关分析研究,更好地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式发展。

    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在主题演讲中介绍,我国数字创意经济包含十个产业中的数字化,其中旅游智能化不可小觑,智能技术为旅游产业带来颠覆性变革。数字服务已经融入旅游业发展,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当计算设计、机器人制造和建造结合起来的时候,建筑面对越来越苛刻的环境和经济方面的挑战,也经历着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所带来的机遇。

    数字化建造是大势所趋。据了解,近些年建筑行业最重要的发展是数字化建造新技术,从数控机床到3D打印,激光切割和各类机器人的使用,新技术对于施工工艺有了更大程度的控制并保持其精确度,开创了一系列施工法的先河。普通3D打印可以打印60cm×60cm的柱状体,但是在同济大学建筑系袁烽老师的工作室里,可以完成10m×10m×4m立柱的打印。“人可以走进打印机里去。”同济大学吴志强教授赞叹。

    城市在创意,建筑在创意,环境设计在创意,生活工具、产品在创意,艺术传媒也在创意,创意正在借助数字的力量,在这个“大智云移”(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与移动网络)的时代,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现实到虚拟创意天地的扩大;通过大数据让我们把握规律以及更多的创意工具。

    “数字创意的未来是年轻人”,与会专家还呼吁,中国的教育一定要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用想象力引领知识和制造力,因为这是实现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快速、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此,《愤怒的小鸟》创始人Peter Vesterbacka在题为《“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主题报告中说,他想用3个“e”来帮助中国、帮助世界,第一个“e”是教育(education),第二个“e”是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第三个“e”是娱乐(entertainment)。他表示,芬兰虽然只有500万人口,却拥有那么多的成功故事,其原因在他看来,是因为芬兰有着全球最好的教育体系。他以自身创业创新的经历告诫年轻人,要敢于与众不同,敢于创新,他愿意以娱乐的形式将教育与创业精神结合,为世界带来新的活力。

    同济大学校长钟志华介绍,该校设计与创意学院等相关学院正在大步迈向国际的同时,还要吸引其他学院,在这些学科中加入数字、设计、创意元素肯定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变化。在同济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不久前成立了人机交互及大数据可视化创新实验室,将创造在数据科学领域中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人机交互及大数据可视分析技术,并开展相关技术在医疗信息、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科技日报上海11月5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