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常晶晶:在梦想的天空展翅飞翔
文·张祎旻

    ■聚 焦

    梦想是一颗种子,它在不经意间深埋心田,随着时光流逝生根发芽。在梦想成长的过程中,只有精心呵护,以心血和汗水浇灌才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收获最甜蜜的果实。

    对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晶晶来说,有机材料在应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殊的光、电、热、磁等现象,对他产生的吸引力就是那颗梦想的种子,让他在追梦的道路上执着向前、展翅高飞。

    青年才俊展宏图

    28岁的常晶晶是中组部2016年第十二批“青年千人人才计划”其中最年轻的一位。这位朝气蓬勃的教授2010年6月在四川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4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毕业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工作,2015年底通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学者菁英人才”计划加入微电子学院。

    1988年出生的常晶晶谈起他的兴趣和梦想,眼神中有着掩饰不住的活力与光彩。常晶晶说,近年来他主要从事有机晶体管及相关电子器件的研究,柔性印刷器件工艺的优化,有机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工作等。他从最简单的有机晶体管开始,先后在材料、器件、工艺等方面对有机晶体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还探索了有机电子操作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些特殊的性质,如有机自旋晶体管、有机晶体管传感器等等。后来他又涉及到有机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并希望基于此实现自供电有机电子器件。

    探索有机晶体管 注重学科交叉

    对科研工作的热爱是常晶晶勇于探索、不断攀登的永动机。截至目前,他先后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他引400余次,总影响因子达300以上,其中一作及通讯20余篇,二作20余篇,JCR一区论文45篇,部分研究成果被Materials Views China、Synfacts等网站作为研究亮点进行报道,多篇文章入选年度热点文章,另有一篇ESI高被引文章。

    有机晶体管的研究是常晶晶的事业和梦想,它在常晶晶的世界里无所不在。常晶晶从材料、器件及工艺各个方面对有机晶体管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发展有机/无机混合体系电子器件,最终希望实现瞬态可降解电子器件,柔性拉伸可穿戴设备,以及结合光电器件来实现不需借助外接电源的自供电电子器件。

    常晶晶非常注重交叉学科及特色学科的发展,他在有机晶体管及印刷电子器件、金属氧化物晶体管、有机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他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千人人才计划项目、陕西省科协托举人才计划项目等,并参与了新加坡科技局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SERC Grant)、新加坡教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grant)、新加坡材料与工程研究所(IMRE)等共十多个项目。

    着迷电子器件世界 表现卓越精湛

    在电子器件的科研成果方面,常晶晶表现突出。在柔性印刷电子器件方面,常晶晶和团队在印刷电子项目“印刷技术,工艺,材料系统开发”及“可打印的高性能半导体材料在OPV和OTFT的应用”上攻关。针对当时国际上热门的印刷电子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基于完全柔性印刷技术,结合狭缝型挤压式涂布方式生长的有机半导体,有机晶体管实现了1.0cm2V-2s-1以上的空穴迁移率,实现了简单化的印刷产品。这在当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基本满足产业化的需求,基于此工作获得了一项授权的美国发明专利。

    在有机电子器件及有机/无机混合型电子方面,常晶晶和团队成员研究了分子结构、分子能级及薄膜制备等各个因素对于晶体管器件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逐步氰基化等策略来制备N-型半导体,得出了同时满足材料稳定性和器件稳定性需满足的电子亲和能区间范围,并利用氧化物等N-型材料来取代N-型有机物,从而实现了有机/无机混合型CMOS器件,为有机电子器件及有机/无机混合型电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到祖国刚满一年的常晶晶,对于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他神采奕奕地说,希望以后能够结合无机及有机混合体系,实现稳定的功能型电子器件(瞬态可降解、智能可穿戴)及自供电电子器件。他说,在中科院郝跃院士的带领下,期待他们团队能够尽快实现这些电子器件的制备及应用,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向世界展现中国的科研实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