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王友明:跋山涉水爱农情
本报记者 马爱平

“三区”科技人员扶贫记 

    “我来自农村,又是农业的科技工作者,我热爱我的行业,更热爱这片热土,科技特派员工作成就了我,农民的满意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10月25日,谈起十年来做科技特派员做扶贫事业的感受,浙江大学副教授王友明这样对记者说。

    十年如一日,王友明总是风尘仆仆地奔波在浙南山区文成县的田野山头,深受农民的爱戴。

    “桂山原本无香菇种植,2014年初,我回乡创业,从事规模化反季节香菇种植。王老师得知后积极参与,每周都要和我通4—5次电话,每月都要至少2次以上来实地帮忙,指导完成我们的种植方案设计、论证、建棚等工作。”文成县刘际拥说。

    如今,刘际拥、包广强等成立了两个合作社,投入1000万元,建成45亩连栋高棚,在文成县境内形成了独有的高规格反季节香菇新产业。

    “为了让我们生产的香菇、种植用的菌棒打开市场,王老师帮我们企业进行无公害认证,注册商标等,参与网络平台宣传,建立了桂山反季节香菇产销群、微信群、淘宝店,今年我们两个企业可以实现利润300余万元。”刘际拥高兴地说。

    实际上,王友明是畜牧行家,他更是不畏艰辛和路途遥远,每月要去文成县1至3次长期驻点,指导肉兔养殖。

    作为“浙江省肉兔健康养殖”科技特派员团队首席专家,王友明在文成县完成省级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和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他着力引进优质种兔,传授养兔技术,引导肉兔产业。他编写实用资料,累计发放1000余份,开展实用讲座,培训30余场3000余人次,培养科技二传手200余人。他经常性对20多家养殖企业开展服务,帮建了二级种兔场3个、肉兔专业养殖村1个、常年存栏1000只以上示范兔场7个。

    在王友明等的不懈努力下,文成县肉兔产业迅猛增长,兔业总产值2.1亿元,产业规模居浙江省第一,各项指标比他挂职前增加了3—4倍。

    2015年,王友明还组建“浙大动科院赴文成暑期支教团”,如今,桂山中心学校已成为了浙江大学动科院的支教点。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