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继续保持中国轨道交通行业 国际领先地位
原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傅志寰
原铁道部科技司副司长、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装备委副主任 李中浩

    原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傅志寰:

    中国高铁的创新之根在中国

    2015年,我国高铁已超过19000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长度的60%。高铁对经济社会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为“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高速列车穿行神舟大地,成为客运快速增长的强劲动力,同时高铁也显著提升了铁路的装备水平,提供了快速、舒适、准时、规范的服务。目前每天运行的高铁动车有4200列,至今累计运行超过了38亿公里,运载旅客超过50亿人次。高铁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有人提出来,高铁的成就究竟从哪里而来?有人说,高铁的成就在于引进,是引进才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认为,高铁工程与引进的关系不大,其主要技术来源是我国的长期创新实践。因为最近三十年来,包括高铁在内的我国新建铁路,没有也不可能有现成的国外经验可以借鉴,桥梁、隧道、铁路之所以能领先世界是自主创新的成果,是依靠中国自己力量建成的。

    有一家著名的外国公司说过这样的话,绝不出让核心技术。对于关键技术只要我们稍稍接近最后一层窗户纸,老外就会在上面盖上铁板。实际上,我们真正突破并掌握核心技术是在最近五六年间。现在我们不但摆脱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实现了产品的自主开发,比如制动系统、网络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一个个得到了攻克,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技术在动车组的应用表明,各项关键技术指标是十分优越的,控制系统的软件可以自主编制,意味着我们已经打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重新构建了国产动车组的平台。这不但将为我们的高铁提供更放心、更经济的产品,也将是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王牌和核心竞争力。

    引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个企业具有较深的内功,这叫做借力发力;相反一个企业如果缺乏自身的定力,按照别人的脚本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拄着拐棍是走不快的。以汽车为例,在合资企业中产品的任何改动都需要得到国外公司的许可,如此一来,中国汽车创造力就受到了严重挤压。然而,我们的铁路是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同时,不断地开发自己的产品,引进只是促进了我国设计手段的提升,给自主研制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中国动车组是靠我们自己的智慧打造的现代技术平台。

    由此看来,说高铁成就来自于引进、引进才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说法,我认为是不恰当的,站不住脚的。假如是那样的话,一旦是巨人撤了,我们就会又掉在地上,变成一个矮子了。然而我们目前已经不是一个矮子,而是一个巨人了。

    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的根不在国外,而在中国。在引进之前,我们已经有了自己完整的体系与经验,尤其是培养了一批人才。我们铁路机车制造这棵大树已经长大,且根是牢牢扎在中国的土地上。如今,我国能够靠自己的骨头长肉,具备自我造血的创新能力。

    那么,创新能力是从何而来?我觉得创新能力是长期积淀的结果,没有积淀的创新能力就是无源之水。事实上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国开发的机车总计生产数万台,产量之大,品种之多,可以说位于世界前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培育创新的土壤,没有积淀就没有突破。

    创新的根基是人才,创新能力是买不到的,创新能力的载体是人,没有人才谈何创新。几十年来,我们在新产品开发中经历了难以数计的失败,使我们自身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多年实践告诉我们,不经过挫折和失败,很难培养和造就出专家队伍,专家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机车工业立足于世界的关键所在。他们大多参与了国产动车组和机车的研发,以及后来的技术引进。如今,这些人才已成为轨道交通各种新产品研发的领军人物。

    原铁道部科技司副司长、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装备委副主任 李中浩:

    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实现轨道交通智能化

    今天中国高铁之所以站到世界轨道交通的前列,分了几个发展阶段,1978年到2003年是自力更生阶段,2003年到2008年是引进消化吸收为主,在2008年以后到2011年,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以380A和380B为代表。在2011年以后我们是自主创新为主的。以中国动车组为代表,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到今天为止,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拥有自己的技术并且站在了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前列。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通过十几年的发展,是以国产化率作为一个主要的杠杆和抓手。在牵引控制系统、在制动系统、信号系统方面,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并不落后于任何一个国家。

    我们在轨道交通领域,处在世界的先进行列。但是我们目前还缺乏原始创新的能力,我们的原始创新的系统性、基础性不够、不充分。我们的原始创新的动力从何而来,如何构建原始的创新动力,要注意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平衡。

    从技术发展方向来看,轨道交通作为一种传统的革命性的交通工具来看,离不开两个主题,一个是绿色,一个是智能。从绿色的角度来讲,最好的解释定义是节能,我们有没有可能在地铁里面运用各种手段,比如说优化操作,比如说全自动驾驶,在这样的领域里头综合起来提出一个目标,使我们的地铁线路节能15%到20%,这个目标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始终站在绿色能源的角度,宏观地思考这些问题,使得我们继续站在领先的地位。我们国家的卫星技术,高铁技术,通信技术都是领先地位,经过调研,可以覆盖全国所有的地域,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技术,使得我们的列车更加智能化,那我相信我们是可以继续保持轨道交通的领先地位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