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9日 星期一
■联盟圈

    国家天敌昆虫科技创新联盟:

    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

    科技日报济南8月28日电 (记者魏东 通讯员张斌)28日,国家天敌昆虫科技创新联盟启动大会暨天敌昆虫产业化高层论坛在济南举行。

    该联盟以山东鲁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牵头单位,由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浙江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艳璇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等9家科研院所、大学和7家天敌昆虫研发推广企业组成,旨在充分发挥科企合作优势,促进天敌昆虫扩繁与应用核心技术集成创新。

    据介绍,天敌昆虫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生物,能通过捕食或者寄生,持续有效地控制害虫、毒草、害草等。与使用化学农药相比,应用天敌昆虫可以在生产源头上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对环境无污染,使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从而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以天敌昆虫为核心的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当前,我国是世界上对赤眼蜂、蚜茧蜂、蚜小蜂、捕食螨等天敌昆虫利用面积最大、防治成效最显著的国家。

    植物源生物农药技术创新联盟:

    促进植物源生物农药发展

    科技日报南京8月28日电 (记者刘岁晗)国家植物源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28日在南京市召开,科技部、农业部等相关机构负责人出席大会。

    植物源生物农药,是指利用植物资源开发的农药。植物在自然环境下与有害生物协同进化,能够产生避免自身遭受病虫害的次生代谢物,把其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施加在目标农作物上使其也具备防御有害生物的能力。

    “发展生物农药产业非常符合国家政策和老百姓的健康需求”,科技部农村中心原副主任陈良玉在大会发言中说,生物农药比化学农药毒性低很多,对人畜无害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对发展绿色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意义非常重大。 据悉,此次联盟的成立,联合了江苏九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大学、中国农科院等27家产学研单位,旨在进一步促进植物源生物农药产业的发展,打造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农药品牌。

    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联盟:

    推动土豆主食走向大众

    科技日报讯 (记者瞿剑)装备研发不断突破、产品种类愈加丰富,加上政策支持,正强势推动马铃薯主食从小众走向大众。马铃薯馒头、马铃薯面条米粉等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日常主食,已经为时不远。这是记者日前从正在著名的马铃薯“种薯之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召开的全国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联盟2016年年会了解到的。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潘利兵介绍,自2015年年初农业部提出马铃薯主食化,并规划到2020年,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相关工作强力推进。目前产业内部的装备研发、产品种类开发,以及外部政策支持、消费认知和资本投入热情等方面,都十分利好。

    但普及度不高、产品覆盖面不广等问题,使马铃薯主食仍属小众产品。对此,该联盟理事长、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所长戴小枫解释,马铃薯主食产能的建设和释放,还有一个过程。联盟成立仅一年,就提出了“三高、一低、一白”的马铃薯品种的筛选标准,去年选出了87个品种,研制出马铃薯全粉含量在50%的马铃薯面条和低面筋马铃薯的挤压技术等。此外,在9省7市开展推广示范活动。目前,生产厂家、社会资本积极性都很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