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7日 星期六
从“第七框架计划”到“地平线2020计划”
“公私合作”模式维持欧盟创新竞争力

    公私合作创新模式专题②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张志娟

    “公私合作”创新模式(PPP)在全球范围内盛行,已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热门政策工具。欧洲十分重视在欧盟范围内通过加强公私合作实施产业重大科技专项,维持和提升战略性、全球竞争性技术产业的领先地位。典型代表如2007年—2013年的“第七框架计划(FP7)”及其后继的“地平线2020计划”(2014年—2020年),其中PPP的运用所发生的新变化对我国科技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

    两大计划前赴后继成效显著

    欧盟于2007年开始执行“第七框架计划”,首次在欧洲层面运用PPP模式启动5个联合执行计划(JTI)。计划运行4年后,欧盟组织专家对其展开中期独立评估认为:PPP模式使欧洲在公共与私营部门之间成功建立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吸引重要利益主体参与其中,并围绕战略目标和创新取得了重大成果。截至2011年,3个JTI已经实现独立经营;到2013年底,5个JTI成功吸引大批优质创新企业参与,中小型企业占28%。

    继“第七框架计划”后,欧盟决定在“地平线2020计划”中继续运用PPP模式。相比之下,“地平线2020计划”对PPP的运用远超“第七框架计划”,目标更清晰远大,将为欧盟政策实施作出巨大贡献。

    扩大应用 增加投入 提升实力

    JTI是与私营部门专门设立的、有限时间法人实体(联合执行体)促进重大专项实施的战略性长期计划。截至2013年底,欧盟向“第七框架计划”下5个JTI投入31.2亿欧元,吸引产业界配套投入46.6亿欧元,所设立JTI包括创新药物计划、洁净天空计划、嵌入式计算系统、纳米电子、燃料电池与氢能技术。与此相比,“地平线2020计划”下继续设立的5个JTI,欧盟投资总预算达到76.4亿欧元,产业界的直接投入预计达98.75亿欧元。欧盟对JTI的投入增长超过1倍。

    此外,欧盟对契约型PPP的投入也获得大幅增长。契约型PPP是与私营部门预先约定目标、私方承诺相关指标和产出、公私双方签订执行协议的中短期计划。“第七框架计划”期间,欧盟于2008年底通过欧洲经济复苏计划设立契约型PPP,包括未来工厂、节能建筑、绿色汽车3项科研创新公私合作专项,欧盟出资16亿欧元。而“地平线2020计划”决定推出更多的契约型PPP,增加了第五代通信技术、可持续流程工业、机器人、光子技术和高性能计算领域,欧盟投资总额将超过60亿欧元。

    关键使能技术事关欧洲实现再工业化,涉及知识密集度高、研发强度高、资本支出高、就业技能高、创新周期短的技术。“地平线2020计划”下,有两项运用PPP的计划重点明确放在了关键使能技术上。其一是“电子元器件和系统”联合技术计划;其二是未来工厂契约型PPP。利用PPP发展关键使能技术,有助于促进技术更快走向市场,使科研与创新活动迅速形成规模,将加速提升欧洲产业竞争力,极大促进欧盟新增就业。

    简化规则 提高效率 完善机制

    PPP在欧洲的运用,也收获了一些经验:

    首先,计划在任何情况下都向新伙伴开放。例如,创新药物(二期)计划预留了一部分资金给新参与者;清洁天空(二期)计划将通过公开竞争过程为其示范平台选择新的核心伙伴;几个新计划将更加注重展示活动,希望借此在更大范围内增加相关组织机构的联系,促进创新主体的广泛参与。

    其次,产业界资金投入至少要与欧盟的预算投入相称,比例为1∶1为宜。投入依据是JTI要求的花费或欧盟未完全支付的部分。产业伙伴将承诺在不接受“地平线2020计划”资助的情况下吸引参与主体和投资,其投入往往超过最初公私双方提出的共同资助预算。例如,燃料电池与氢(二期)计划中产业界这种共同资助预算外的额外投入贡献将至少达到3亿欧元。如果产业界的投入未达到要求,欧盟委员会有权减少或扣留欧盟资助,甚至结束合作。

    再次,完善知识产权规则。知识财产利益分配是PPP项目合作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欧盟将注重法律保障与灵活性之间的平衡,最大程度促进PPP项目知识产权的共享;对合作前各自的相关背景知识与理论所属权及性质,以及合作后产出科研成果的所有权有清晰界定。例如,产出科研成果归参与成员所有,若两家以上参与成员对共同成果的贡献无法清晰确定或无法分割,则拥有共同所有权;对产出知识成果的保护、利用与传播、转让与许可、成果访问权等作出细致规定,避免纠纷产生;参与成员应在适当期限和地域范围内对成果进行保护,并尽早通过适当方式传播;科研出版物开放获取,项目所有参与者都有义务公布其通过合作研究取得的成果,发表的论文等必须能够公开获取。

    最后,简化执行体系与参与规则。在架构、规则、程序和控制策略上均进行简化,减少行政负担和参与者的相关费用,加快提案的各个流程,降低财务错误率,以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参与其中。

    (本报记者 王小龙整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