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3日 星期六
中欧科技合作将呈现新特点
——访欧洲研究委员会主席让·皮埃尔·布吉尼翁
本报驻英国记者 郑焕斌

■今日视点

    在“欧洲科学公开论坛2016”(ESOF2016)期间,科技日报记者就中欧科技合作问题专访了欧洲研究委员会(ERC)主席让·皮埃尔·布吉尼翁。布吉尼翁曾担任前法国数学会主席和前欧洲数学主席,自2014年1月起担任ERC主席。自1981年以来,他曾先后37次访问中国。

    欧洲研究理事会成绩斐然

    ERC成立于2007年,是欧盟一个主要支持基础研究的独立科研基金组织,也是欧盟研究和创新计划“地平线 2020”的一部分。它为科研启动计划、联合计划和高级计划3项核心计划提供资助,旨在确保欧洲对卓越研究的追求。ERC每年选择并资助有志向和有创造性的研究者在欧洲开展研究计划,同时也努力吸引世界各地顶尖人员来到欧洲进行研究。2014年—2020年ERC的预算超过130亿欧元。

    在“ESOF2016”期间,ERC委托独立研究机构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对其启动的199项科研项目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超过70%的研究项目已取得重大突破,25%的项目在科研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报告认为,ERC资助的项目高风险和高增益并存,许多科研项目具有跨学科意义,与ERC的初衷相符。报告指出,目前,已有50%的研究项目产生了影响,另有10%的研究项目正在产生影响。许多专家预计,大约四分之三的项目所产生的效益,将在更长远的未来显现出来。

    英脱欧公投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不确定性

    谈及英国脱欧公投给欧盟科研与创新带来的挑战,布吉尼翁认为,英国脱欧公投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充满不确定性。因为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现在很难预测它们将如何演变,甚至英国政府的立场也不是很清晰。虽然英政府承认脱欧公投结果,但对未来究竟想通过谈判获得什么尚无具体设想。总体来看,脱欧公投所带来的显著负面影响就是不确定性。即使在“ESOF2016”期间,人们对此进行了激烈辩论,但仍无法得出具体结论。因此,欧盟内部现有科研合作计划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改变,下一步将向哪个方向发展依然需要时间进行观察。

    欧盟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的科技合作

    布吉尼翁表示,中国以长远眼光对待中英合作和中欧科技合作的态度令人钦佩。目前,中国在英投资数量可观。脱欧公投后,中国表示将从长远出发保持政策的一致性,继续加强在英国的投资。他认为,中国这种着眼于长远的立场有益于未来发展。基于此,就中欧科技合作的前景而言,他相信欧盟将继续与中国进行合作。

    他说,欧盟研究、科学和创新专员卡洛斯·莫达斯坚持认为,欧盟应继续加强与中国的科技合作。他这样讲主要是看重中国在研究和创新方面做出的非凡努力。中国有大批活跃的研究人员并将科学研究与创新置于优先地位。尤其是在新的五年规划中,中国将投入大量资金资助基础研究。他认为,这是欧盟希望与中国继续加强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6年,欧盟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签署了合作协议,从而为中国科学家访问获得ERC资助的欧洲团队铺平了道路。欧盟希望,该协议能发挥更好的作用。他认为,目前受益于该协议的中国科研人员数量依然很少,因此,今年欧盟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发挥欧盟自身的能力,争取今年能有更多中国研究人员访问欧洲研究团队。此外,欧盟还将通过各种努力,在该协议框架下促使更多欧洲科学家访问中国。

    中欧科技合作将呈现的新特点

    布吉尼翁指出,从中欧科技合作角度看,“地平线2020”计划的合作将具有新的特点。欧盟每七年确定一个新框架计划,目前,“地平线2020”正在向前推进。2013年结束的“欧盟第七个科技框架计划(FP7)实施期间,中国团队参加项目研究能自动获得欧盟的资助;而在“地平线2020”计划中,中国研究团队将不会自动获得财政资助。针对研究计划的财务安排,双方已于2015年签署协议,这意味着参加“地平线2020”计划任何研究项目的中国研究团队,将获得由欧盟和中国政府双方提供的资助。目前,双方已经确定的一些优先合作领域包括:农业(含食品)、生物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空间、航空、能源、健康、交通、水资源、节能减排、先进制造、新材料和可持续城镇化等。(科技日报伦敦8月11日电) 

    图为“欧洲科学公开论坛2016”期间,布吉尼翁在该论坛举办的ERC专场新闻发布会上。

    本报驻英国记者 郑焕斌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