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5日 星期五
好风凭力正当时 扬帆远航写华章
——威海高新区抢抓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机遇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通讯员 丰淑秀 张丽华
正在建设的双岛湾科技城效果图
三星电子(山东)数码打印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威海高新大厦新貌
威高集团生产车间
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

■聚焦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三

    7月20日,山东省最大的韩资企业——三星电子(山东)数码打印机有限公司生产的首批100台A3高端打印机完成打包发货,实现量产出口到印度,威海高新区再增新“星”。去年,面对全球经济总体下行,三星电子对全球打印机事业进行整合,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威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威海高新区管委的积极努力之下,原本打算迁往越南的三星电子(山东)数码打印机有限公司不仅留在了高新区,三星总部还大手笔增资1亿多美元,新增A3打印机项目,在威海完成全球打印机事业的整合,威海高新区由此将崛起为全球打印机产能第一、技术第一的新高地。

    中韩自贸区的建设,为威海与韩国经贸发展翻开新的篇章,但让三星决定留在威海的,除了中韩自贸区的大背景之外,还有威海高新区近年来迸发的生机与活力。“高新区成功创建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我们感到非常振奋与高兴,这印证了我们的选择没有错!”三星电子副社长、打印机事业部长金基镐对此表示热烈祝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最具含金量的国字号“招牌”,将率先享有一大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改革等政策红利,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示范和引领。“跻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标志着高新区迎来了二次创业的历史机遇。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强化科技引领、实现工业倍增‘563’战略,奋力迈向国家高新区序列第一方阵!”威海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伟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高远的规划。

    突出区域优势 成功对接国家战略

    作为全国首批火炬高新区,经过二十多年的砥砺奋进,威海高新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新常态下,如何做足“高”和“新”的文章,迎接新挑战,再创新优势?根据全市优势和区内实际,高新区工委班子高点谋划,思路清晰——坚持“产业集群化、园区专业化、发展差异化”的理念,强化科技引领,大力实施工业倍增“563”战略。

    “5”就是壮大五大产业集群,即医疗器械及医药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时尚设计制造产业集群、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集群和智能装备产业集群;“6”就是打造六大产品基地:医疗器械基地、扫描及打印终端设备基地、创意与工业设计基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基地、激光装备基地、军民融合产业基地;“3”就是构建三大科技平台体系,即研发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五大产业和六大产品基地提供支撑。

    在产业集群化上,威海高新区以威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战略为指导,着力实施工业倍增“563”战略,集中壮大五大产业集群,盘活僵尸企业,实施精准招商,推动威高三星快速发展、骨干企业全面提升,到2017年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2020年突破2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80%。

    在园区专业化上,按照“园区共建、设施共享、平台共用”的思路,集中打造12平方公里的威海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园、4平方公里的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两大专业园区,配套建设医疗器械加速器、医疗器械及药品检测认证中心,建设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工业设计孵化中心等专业机构,吸引美国GE、日本泰尔茂、韩国三星、新加坡百盛、泰国吞武里、中信、腾讯、华为等大企业集团投资合作。

    在发展差异化上,突出涉海、对韩、校企地合作等优势,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国家海产品检测中心、韩国创造经济革新中心、北京化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高端平台迅速集聚,全区省级研发平台达到50多家。统筹推进政府综合孵化器、企业专业孵化器、高校科技孵化器建设,力争到2020年,孵化器及加速器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依托国内唯一的韩国创造经济革新中心,广泛对接韩国17个国家级中心,达成合作意向13项,国内领先的众包平台猪八戒网计划在威海开展对韩中小企业合作业务,打造中韩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要素跨境转移的示范平台。

    围绕工业倍增“563”发展战略,威海高新区将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作为战略的重要内容,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丰硕。利用辖区高校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去年高新区首次高规格的科技创新大会上,与4所驻区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人才双向交流日趋紧密,哈工大(威海)、山大(威海)35万平方米的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已启动建设,驻区高校日益成为高新区的人才储备基地、成果输送基地和创业项目培育基地,毕业生留区创业就业人数成倍增长。该区创造性地建立了“高校育苗—政府孵化加速—企业产业化”的大链条孵化机制,在创新创业基地设立2.5万平方米的高校加速区,包括哈工大、山大总部的20多个科研成果得到加速转化。同时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工研究院暨医疗大数据中心和北京化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已带来总投资16亿元的多个产业项目。目前,全区95%的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60%以上的专利授权来源于产学研合作。

    创新创业离不开人才支撑。高新区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和“英才计划”,推行“引人才带项目,引项目带人才”的引才机制,创建人才聚集区。目前,高新区建设“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实施“金蓝领”计划,全力培养和聚集创新、创业和高技能人才。同时,高新区鼓励辖区企业采取与高校开展订单培养、挂职合作等模式,促进高校与企业人才“双向流通、双向选择”,提高创业质量。全区共有各类人才41355人,其中,与区内企业有合作关系的“两院”院士117人,国家“千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近30人,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6人,国家、省、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7人。

    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科技创新链和金融投资链的深度融合是关键。为此,高新区加快发展科技金融业,抢抓威海市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的机遇,充分发挥科技支行、小额贷款公司、企业专业投资基金等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本为科技创新服务。设立了区级创新引导资金,与专业机构合作,成立总规模3亿元的投资母基金,采用“天使投资+创业孵化”“持股孵化+参股跟投”等方式,助推创业项目发展。其中,规模1亿元的威海高新北创天使投资基金已完成7个项目投资,投资金额近2000万元。

    创新驱动 攀向更高

    成功跻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威海高新区党工委领导班子看到的不只是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一种率先垂范,引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争当全市“领航者”的担当和执着。今年年初,高新区提出了“威高三星快速发展,骨干企业全面提升,两大园区重点突破,创新平台强力支撑”的工作主线。如今,四条工作主线正加足马力,带动全区各条战线齐头并进。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春风催动下,高新区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盛夏时节,走进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园,塔吊林立,车辆穿梭,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令人振奋。

    按照“园区共建、设施共享、平台共用”的思路,高新区引入市场化运营理念,高标准、快速度推进威海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园、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两大专业园区建设,到2020年,两大园区销售收入将分别突破1000亿元。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已被认定为山东省医疗器械示范基地,正在以全省第一位申报国家级示范基地;园内总投资2.1亿美元的韩国东方医疗和禾木医疗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北化欧亚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产业项目已经启动,山东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即将开工。电子信息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全力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试点基地,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园、工信部电子信息及智能装备产业园正在快速推进,园区内总投资1亿美元的一诺仪器、总面积4万平方米的北洋云计算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产业项目正加快实施。目前,两大园区市场化运作的50万平方米科技载体全面开工,年内竣工30万平方米,为“一企一亿”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三种模式的精准服务,一是对有特殊需求的企业实行厂房量身定制、租售灵活;二是对科技型大项目实行征地建厂;三是对没有特殊要求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从厂房、宿舍等做好配套建设,企业可拎包入住。产业园以精准、优质的服务,已吸引20多家科技企业达成入驻协议。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土地资源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一些老企业生产停滞、厂房闲置,如何化解产能,增强动能?威海高新区通过一“招”一“去”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一招”,就是瞄准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等特色新兴产业,招大、引强、选优。

    有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张闪亮名片,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更有底气和资本,对此,高新区明确提出“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全员服务”的招商理念,取消镇、街道和非经济部门的招商引资任务,改为商务、经发、科技“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大力实施精准招商,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招”,让高新区去年以来引进了2个投资过亿美元的外资工业项目,一批国家级平台也相继落户。

    “一去”,则是通过政府的积极作为、市场的高效配置,盘活僵尸企业的厂房、设备等存量资源。

    在位于双岛湾科技城的和兴路上,一片整洁气派的厂房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威海万丰奥威汽轮有限公司搬迁后的新厂房,是全球最大的轮毂生产基地的一部分。而去年三月,这里还是一片闲置多年的废旧厂房,荒草丛生,一片滩涂。如何处理“僵尸企业”留下的库存,高新区的做法简单有力:“去”!高新区依法依规将这块土地重新进行了调整规划,厂房出让给了万丰奥威。通过改造和新建,万丰奥威不仅搬进了新厂房,产能更是扩大了2倍。据统计,“一去”,让高新区累计盘活了50万平方米的僵尸企业厂房。

    “一招一去”的本质,就是做优质企业和项目的“加法”和僵尸企业的“减法”,让有限的、宝贵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刘伟表示,“‘一招一去’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自我革新,让高新区真正‘高’起来,在国家高新区序列里争先进位,更好地发挥对全市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掉了包袱,增加了动力。去产能方面,威海高新区积极鼓励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开展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上半年共获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29个,占全市16%,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个,国内领先水平19个,威高集团获批中国驰名商标。去杠杆方面,“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3家,占全市的50%。区内企业直接融资近30亿元,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杠杆,即将成为首批国家产融结合试点。降成本方面,围绕“营改增”积极落实减费降税政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同比减少了1.4元。上半年,主营业务利润率达到9.4%,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利润和利税分别增长11.6%和14.9%,均为全市第一。

    双区叠加 “1+1>2”

    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带动下,今年上半年威海高新区经济运行亮点频现:全区工业投资增长37%,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位于全市第一;新增4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占全市新增项目的半壁江山。16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8.9%,现已有4个项目投产。招商引资量质齐升,全区引进批准外商投增资项目15个,实际利用外资9414万美元,同比增长5.1%。在这张亮丽成绩单的背后,除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获批,还源于中韩自贸区建设的推动。

    高新区坐拥中韩自贸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引擎”,“双区叠加”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引领的发展方向,集聚了自主创新的优势,通过相互促进,产生了“1+1>2”的化学反应。

    7月22日中午,两辆载满三星A3打印机设备的集装箱运输车驶进三星电子(山东)数码打印机有限公司二厂区。从7月初起,世界最先进的A3打印机新设备开始陆续到达威海,第一批设备已安装完毕,部分生产线开始安装调试,预计8月初全部设备将抵达威海,8月中旬可全部调试投入生产。据了解,三星新增A3打印机及配套项目总投资过亿美元,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预计至2020年,高新区三星打印机产业链将突破500亿元规模。

    借力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优势,高新区不断开辟合作渠道,与韩国相关科技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已经建立了从韩国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国家级科研机构,到科技产业园区、重点高科技企业的多层次、宽领域的对韩科技合作渠道。上半年,高新区商贸交流团多次赴韩开展专题招商。3月中旬,高新区赴韩国开展了科技交流达成合作意向13项。6月、7月,高新区组团赴韩与相关企业、机构及高层次人才进行广泛对接,取得了良好成效。在6月底赴韩开展医疗器械科技园专题招商活动中,对46家有进驻中国计划的企业进行现场考察与洽谈,相关企业均计划在短时间内分批来高新区考察投资环境,确定投资具体计划,完成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

    搭建平台,为加强对韩科技合作筑巢引凤。高新区成立仁川经济革新中心威海分中心,设立韩国机器人产业协会威海分会,成立中韩技术转移中心,与韩国医疗器械产业协会合作。在火炬创新创业基地打造4000平方米韩国创新技术项目加速区,对接韩国创新技术及科技项目,构建产业合作高地,通过“域外孵化、区内加速”模式,不断引进韩方优质项目落地高新区实现产业化发展。

    请进来还要走出去。5月29日,“北洋杯”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与往届大赛不同的是,此次大赛借助中韩自贸区建设的有利条件,邀请韩国创造经济革新中心、韩国机器人协会等机构作为协办单位,同时通过北洋集团去韩国招商推介,加大对韩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韩国优秀项目及人才前来参赛。通过“以赛招商”品牌,面向包括韩国在内的全球招揽高端人才高端项目。去年以来已有20多个海内外高端项目落户高新区。

    “对韩合作还将进一步深化,今年我们将通过与韩国医疗器械产业协会合作,开展相关项目对接,扩大‘威高杯’‘北洋杯’创新项目大赛范围,吸引韩国创新项目参赛,与韩国仁荷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借韩兴区,构筑中韩合作的先行高地,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刘伟表示,对韩合作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

    平台已搭好,好戏将缤纷登场。紧密跟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进程,威海高新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探索示范区“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将全市国家级碳纤维产业园、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东方智慧谷、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五大重点产业园区纳入示范区范围,先行先试中关村6+4等示范区创新政策,条件成熟后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真正发挥高新区在全市创新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进科技体制创新改革,设立示范区发展专项资金,采取奖励性后补助、股权投资、PPP等方式,支持示范区内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载体、科技服务体系等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分行业创业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促进初创型和成长型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统筹示范区军地科技创新资源,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军工单位合作,推动示范区“民参军”“军转民”。重点建设中欧膜技术研究院、国家先进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山东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院、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等技术平台,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军民科技联合创新中心。探索校地合作新机制,采用委托研发、技术成果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共建研发技术团队等多种方式“带土移植”开展产学研合作。

    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建设新一轮发展大潮中,迎着“二次创业”的全新机遇,威海高新区蓄满能量,全力前进,由内而外催生了一股新的发展动力,正朝着更广阔的未来大步向前!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