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5日 星期五
三沙永乐龙洞是怎么形成的
文·杨作升
图为三沙永乐龙洞探查现场

■第二看台

    海洋蓝洞是一种独特的海洋地貌单元,是浅水礁盘中近似圆形的水下深洞。由于水深大,水体呈现深蓝色,从天上看下来就像蓝色的大眼睛,神秘而美丽。西沙蓝洞位于西沙群岛永乐环礁从晋卿到与石屿的弯月形礁盘之间,最近它被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蓝洞,其深度在300米左右,被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为三沙永乐龙洞。那么,这个独特的海洋蓝洞是如何形成的呢?

    海洋蓝洞的成因目前有两种类型,即石灰岩溶洞成因与珊瑚礁生长结构成因。石灰岩溶洞成因是经典的蓝洞成因类型,其形成与海平面变化和近岸存在大片石灰岩区域密切相关。在冰期阶段,海平面下降,例如,在距今2.1—1.9万年的末次冰盛期,海平面比目前海平面下降110—150米,这时大陆架近岸的大片石灰岩区域出露成为陆地,石灰岩受到弱酸性的地下水侵蚀,形成溶洞,和陆地上喀斯特地形区的溶洞成因相同。到了间冰期,海平面逐渐上升到达目前的高度,淹没了这些溶洞,就形成了蓝洞。在这一类型的蓝洞中,存在大量石笋、石钟乳等,裂隙发育,往往形成若干个与外海水相连的通道,洞内水体与外海水存在一定交换,洞底还可能有石灰岩壁或洞顶发生侵蚀坍塌掉落的大量产物。目前发现的大多数海洋蓝洞,例如巴哈马群岛的伯利兹大蓝洞和迪恩斯蓝洞、太平洋的塞班岛蓝洞、意大利卡普里岛蓝洞等,都属于这类成因。

    第二种成因是珊瑚礁生长结构型,以澳大利亚西南外陆架的豪特曼—阿布罗尔霍斯珊瑚礁蓝洞为代表。自距今1万年的全新世以来,该海域的珊瑚礁生长迅速,许多快速生长的较小尖礁形成棘状突起并聚集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近似圆形的洞。洞的内部水环境对珊瑚的生长有显著影响,而外部的水环境则有利于珊瑚生长,逐渐发育成水深较大的蓝洞。这类蓝洞内没有观察到石笋、石钟乳等产物,洞内没有和外海水发生交换的通道,底部存在珊瑚沙,和石灰岩溶洞成因的蓝洞特征有显著差异。

    根据三沙航迹珊瑚礁保护研究所傅亮所长等的调查,三沙永乐龙洞内目前没有观察到石笋、石钟乳,洞内水体平静,不具有和外界水体交换的迹象,并且还具有100米以下水体趋于无氧状态、洞的位置在水深150—160米左右发生明显移动等特征。他还指出,这个蓝洞水深达300米左右,处于水深较深的大陆坡区域,与世界上已经发现的蓝洞有很大差异,特色鲜明。

    由于西沙蓝洞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很难说明三沙永乐龙洞的成因如何,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谜,有待于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河口海岸带研究所名誉所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