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2016年07月29日 星期五
政府引导 政策保障 企业主体 联盟服务
京蒙科技合作硕果繁枝
京蒙科技创新合作签约仪式后,双方深入座谈交流
联盟检测企业在田间地头进行土豆检测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一座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全自动薯条加工厂特别引人注目,这是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企业北京凯达恒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与察右前旗政府合作建成,将于2016年9月初正式投产。其中一条在技术水平、装备智能化和未来发展潜力上都处于国内领军地位、部分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全自动薯条加工生产线,将推动乌兰察布市乃至整个内蒙古的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延长“中国薯都”乌兰察布的土豆产业链条。该工厂的建设目前已经带动当地马铃薯订单种植5万亩,解决就业400人,其上游公司仅去年就收购马铃薯4000吨,已成为当地马铃薯销售主渠道。

    促成这家北京企业在乌兰察布设立薯条加工厂的是北京市科委“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京蒙合作站”。该站自2013年在内蒙古落户以来,依托涵盖北京专家、学者、科技企业等海量的信息系统,对接资源、畅通渠道、受理北京企业拓展业务的要求、服务区域间各创新主体的发展,大大加速了首都创新主体与内蒙古科技合作需求的对接。 

    多年来,京蒙两地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原则,两地科技主管部门围绕京蒙区域合作与帮扶的总体目标,做了大量创新务实的工作。2014年12月8日,北京市科委与内蒙古科技厅签署了新一轮《北京市科委内蒙古科技厅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表示,党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明确了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两大发展战略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要求北京不仅要为京津冀发展做支撑,还应该成为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引擎,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打破区域、产业及行业间的限制和束缚,实现跨界融合。北京市科委将与内蒙古科技厅一起,在北京市支援合作指导下,以协同创新推动协同发展,在互惠共赢的基础上,共同提高科技合作水平,探索合作共赢之路。

    谋共赢,科技合作率先起步

    京蒙科技创新合作是京蒙区域合作与对口支撑的重要内容,被列入《京蒙区域合作和对口帮扶“十三五”规划》。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创新资源丰富、创新活动活跃、创新成果密集的优势。内蒙古作为距离北京最近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移和成果转化的最佳承接地之一。

    2013年7月, 在北京市科委指导下,由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联合首农集团、大北农集团、北京农科院等首都地区现代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发起成立了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三年来,联盟紧紧围绕北京市科委与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区域合作与对口帮扶工作,充分整合首都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资源,以促进首都“菜篮子”工程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综合效益提高为目标,推动联盟企业在内蒙古地区积极开展科技合作与对接,为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源源不断地输入科技成果成效显著。联盟累计在北京、赤峰、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相继举办科技项目对接会20余次,京蒙企业共签科技合作项目200余项,示范带动了区域农牧产业化水平和综合效益的提升。

    根据《北京市科委内蒙古科技厅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市科委与内蒙古科技厅成立了京蒙科技合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搭建起互动交流平台,积极开展技术、成果、项目、人才、科技金融、科技条件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实施了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带动了内蒙古现代农牧业、生态环境、清洁能源、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对提升两地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发挥出1+1>2的作用。

    北京太阳能研究所与兴安盟科技局合作建设的年产万吨级生物质燃料生产线已于去年建设完毕并投产,为兴安盟建立起完整的生物质燃料制备和应用产业链。

    中农绿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兴安盟扎赉特旗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700万立方达到国家天然气标准的生物天然气,替代常规天然气,用作出租车燃料。项目每年利用秸秆4万吨,为农村增加产值5000万元,农民直接增收1000万元,减排CO2三万吨。

    首农集团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实施优质的苜蓿、马铃薯示范工程,启动3万亩退化草场改良、人工种草生态项目,按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运营、标准化管理,草畜结合、划区轮牧的方式,积极进行草牧业生产运营模式探索与产业化开发,在拉动农牧民致富增收与转变思想观念效果显著。

    “农业科技合作是京蒙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挂职团队在两地科技、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联盟企业作用,为京蒙合作注入新活力。作为在内蒙古挂职干部的一员,能为内蒙科技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我也感觉自己的付出有价值。”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主任李志军告诉记者。

    建渠道,“北京模式”助力“精准合作”

    为搭建京蒙技术供需对接渠道,北京市科委利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信息服务系统,有效组织平台内开放的仪器设备、技术成果、专家等科技资源为京蒙企业创新活动提供服务。

    按照“以点带面”的建站模式,“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京蒙合作站”建设了包头市、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兴安盟等6个示范工作站,发展加盟单位31家,对外开放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工程中心9个,累计挖掘分析检测、联合研发、技术转移等各类创新需求80余项,结合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为解决区域、产业领域的具体科技创新问题提供支撑,从科技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研发合作、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内蒙古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为进一步促进首都科技资源向内蒙古企业的科技需求转移,辐射带动内蒙古农业进一步发展,联盟2015年在内蒙古建立了“乌兰察布技术转移工作站”和“呼和浩特技术转移中心”,通过技术成果交易与转移、信息互动、高校科研院所与内蒙古企业合作研发、组织内蒙古农业合作社与企业负责人来京观摩学习,以及对当地科技特派员、农民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培训等,帮助解决农业发展所需的各类突出问题,为农业全产业链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人才服务,提供强有力的决策咨询服务和科技、人才支撑。以“京蒙科技合作企业对接会”为契机,围绕种养殖、饲料、设施农业和农产品销售等内容展开了1对1的科技合作对接,即内蒙古企业提出需求,联盟企业推荐成果,双方在农机研发、农产品销售、疫病防治等多方面达成共识,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和内蒙古草原金峰畜牧有限公司等3对供需方成功签约,另有5对企业已初步形成合作意向。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先后以技术培训、制定牛羊肉产业发展规划、设立国家肉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召开锡林郭勒绿色羊肉产品推介会、合作开发绿色农畜产品及调整肉类研发中心功能等形式,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东乌珠穆沁旗人民政府、锡林郭勒盟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单位开展多项技术服务,其中,累计培训锡林郭勒盟管理人员、技术骨干800余人;推广锡林郭勒盟特色产品80余种,开展技术交流20余次;设立国家肉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锡林郭勒盟分中心,在产品检测、实验室开放等方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极大地推动了锡盟肉类产业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中国农科院、北京农科院、大北农公司和德农公司推广玉米新品种,京单28、京单58、京科528、京科968、农华101、农华106等玉米新品种在内蒙古的推广示范面积达到450万亩以上。其中,北京农林科学院自主研发的玉米良种京科968在通辽市种玉米的农民47岁的郑玉龙30亩地里获得了每亩2050斤的产量,较之以前,一亩地多收300斤;京科665、NK718、京农科728仅在通辽的种植面积就超过1000万亩,较之2012年的1000亩增长幅度达到99.9%。

    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内蒙古地区开展了优质高产蛋鸡品种京红1号及配套养殖技术的推广,实现蛋鸡良种在当地普及率达到50%,同时全面提升内蒙古地区的蛋鸡饲养管理水平。

    “围绕区域科技合作中的重点需求,组织社会力量实施跨区域产学研合作项目,遵循市场规律,实现合理的利益分配,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京蒙精准科技合作通过搭建分工协作的区域科技合作网络,促进各种资源要素顺畅流动,推动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高度融合,提高区域科技合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北京市科委委员王建新说。

    系纽带,凸显企业市场主体作用

    北京市科委充分发挥推进地区间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科技与经济结合、力促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纽带作用,围绕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的科技需求,发挥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技术、资本、人才聚集优势和联盟多要素、全链条、跨区域、跨领域科技服务功能,通过建立京蒙合作现代农业技术转移工作站,开展常态化的技术转移和项目对接活动等多种途径,为京蒙两地创新主体产业发展提供包括新品种、种养技术、绿色投入品、深加工和产品销售等全程服务,形成了“科技成果入蒙、农畜产品进京”的互动双赢合作机制。

    北京立丰信集团自2014年初以来,向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义勒力特旗、赤峰红山区、呼和浩特赛罕区、乌兰察布化德县、通辽开鲁旗等5个地区提供优质蔬菜品种,所有蔬菜品种在试验地均表现优异,无论在产量、品质,还是抗病性方面,都远超于当地同类品种,2016年初与兴安盟达成在兴安盟建设现代化有机肥场的共识,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公司的先进肥料技术,解决当地农业废弃物处理、有机肥供应等问题,真正实现农作物的安全、有机生产。

    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2015年起,在内蒙古的察右中旗和察右后旗的土豆和胡萝卜种植基地,推广应用了蔬菜生产管理系统、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储藏保鲜技术和冷链流通等技术,将内蒙古产地供应和北京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了先进技术的落地转化和两地企业优势互补。

    大北农集团投资8000万元在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美丽河镇建立年产12万吨的农副产品加工区,成为内蒙古地区产能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饲料企业。

    新发地批发市场把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右后旗、中旗确定为土豆专供基地,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长期采购合同,为乌兰察布农畜产品销往北京建立了稳定的渠道。

    “几年来,在京蒙双方科技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京蒙区域科技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逐步形成了经济、社会、生态等全方位科技合作的格局。京蒙科技合作正在由宏观对接向微观实操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配置转变,由单向输入向双向互动转变,京蒙区域科技合作创造了‘政府引导、政策保障、企业主体、联盟服务’的新机制、新模式。”王建新总结道。

    案例一: 从育种到销售, 做大做强“薯都”优势产业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素有“中国马铃薯之都”的称号,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马铃薯产业,京蒙科技合作团队做足了功夫。

    “我们在那里有基地,针对当地特点研发了专门品种,比如做薯条的希森六号、彩色马铃薯等品种等。” 北京希森三和马铃薯有限公司李总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则与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正蓝旗、多伦县、沽源县实行了对口帮扶。该公司在内蒙古的基地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技术、统一检测的“三统一”。同时,聘请多名专家来到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正蓝旗、多伦县、沽源县的对口帮扶种植基地,深入田间地头,采取现场咨询、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对农户进行培训指导。对农产品实行统一收购。在基地发展订单农业,本着互利互惠原则,和农户签订农产品收购合同,2015年,该公司共收购马铃薯4000吨。

    在销售方面,后旗红土豆还在北京淘宝网开辟了电商销售门户,以每箱70元的价格,累计销售500多吨。新发地批发市场还把乌兰察布察右后旗、中旗确定为土豆专供基地,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长期采购合同,为乌兰察布农畜产品销往北京建立了稳定的渠道。

    案例二: 京科系列席卷通辽大地

    在通辽市种玉米的农民中,北京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主任赵久然是一位大明星。他带来的“京科968”成为农民青睐的品种之一。

    “京科968”是北京农林科学院自主研发的玉米良种。除去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的优势外,它还具有抗病虫、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等优点。47岁的郑玉龙第一次见到京科968是2013年。当年秋收后,他四处物色更好的玉米品种。看了老乡种的五六块玉米地后,就选中了京科968。

    “这玉米品种好,棒子长、颗粒大、根粗、抓地牢。”说起挑选玉米品种,这位皮肤黝黑的农民头头是道。2014年他拿出30亩土地试种京科968,获得了每亩2050斤的产量。而在以前,郑玉龙最多在一亩地里收获过1700斤玉米。“一亩地多收300斤苞米,100亩地一年就能多收入3万元,光这些增收就够农民小家庭苦干一年了。” 2014年还是京科968单兵作战,去年已经是“系列”推进。除了京科968,另外京科665、NK718、京农科728都有不俗表现。通辽的玉米种植面积约1800万亩,2015年,京科系列品种仅在通辽的种植面积就超过1000万亩。要知道,2012年京科968在通辽还只有1000亩。用北京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的话说,经得起生产实践检验、农民说好的品种才是真正的好品种,京科968系列品种为农民高产高效、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健全成熟的推广体系、闪光的网点典型、有力的后续跟进也是一个都不能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