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1日 星期一
汉能玩跨界 太阳能汽车何时能量产
文·本报记者 瞿 剑

    7月2日,全球领先的薄膜太阳能发电企业汉能在京正式发布系列全太阳能动力汽车。这一号称“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车身分别集成约3.5—7.5平方米的柔性砷化镓薄膜电池,在光照5到6个小时条件下,日均发电量8至10千瓦时,可驱动汽车行驶80公里左右,每年行驶2万公里以上,满足城市常规交通代步需要。

    与这些史上最强的亮丽指标相应,或许公众更为关注:号称“颠覆了以往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概念,使不插电无限行驶成为可能”的新一代交通神器,离商业化批量生产、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还有多远。

    柔性砷化镓薄膜电池摆脱充电桩束缚

    7月2日晚,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作为汉能全太阳能动力汽车的首批体验者之一,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兼秘书长傅于武从车内走出后微笑着说:“这次乘坐太阳能汽车,算是圆了自己一个老汽车人的梦。”他还记得,15年前,在一场中美大学生太阳能电动车比赛中,中国只有清华大学代表队所设计的一辆太阳能汽车独自参赛。而且,当时的太阳能汽车都是赛车,根本无法乘坐。

    汉能控股集团副总裁、太阳能汽车事业部CEO高卫民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汉能发布的全太阳能动力汽车,车身集成的柔性砷化镓薄膜电池技术,可使电动汽车摆脱以往对充电桩的依赖,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实现太阳能清洁电力“边开边充”,这一举改变了人们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固有认知。此外,在无光照或长途出行需求下,其所配备的常规锂电储能电池,同样可以用充电桩充电,最大续航能力达350公里。

    “这是人类对太阳能技术应用的重要探索,这种探索将改变世界汽车行业的面貌。”英国剑桥大学制造研究院教授史蒂夫·埃文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全太阳能动力汽车。

    在去年全国首届双创周期间,汉能就已经推出其第一代太阳能概念车——Hanergy SolarPower,第一次将汉能所独有的柔性砷化镓技术应用于电动汽车表面,此次推出第二代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多重突破,已具备商业化量产基础。

    太阳能发电转化率同类技术全球第一

    汉能控股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丁建介绍,汉能全太阳能动力汽车的高效,得益于砷化镓薄膜发电技术的高转化率。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认证,汉能的柔性砷化镓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最高转化率达到31.6%,在同类技术中保持全球第一。

    丁建介绍,砷化镓具有优越的电子特性,是光电应用的理想材料。“就汉能砷化镓电池组件而言,其电池芯片的封装结构及可靠性均经受了严格的测试验证。砷化镓电池芯片本身有金属和陶瓷物质镀膜包裹,外覆高分子材料,并夹杂高品质阻水材料顶,形成密封结构,具有非常好的产品可靠性。”汉能的砷化镓电池组件通过了美国环境保护署的生物毒性测试,“在含有砷化镓电池的鱼缸里养鱼,鱼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正常,实验证明对生物无害。”丁建补充说。

    目前,汉能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已获得超过120项专利技术授权。而除了较高的光电转化率,砷化镓薄膜太阳能芯片所具有的柔软、轻薄、可弯曲特性还解决了以往晶硅片无法与汽车车身完美融合的不足。

    高卫民解释,如果汽车车身的太阳能芯片选用硅晶片,需要一块一块地摆,那就无法与汽车车身曲线完美贴合。但是柔性可弯曲的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芯片,让太阳能芯片制造与汽车制造走到了一起。

    知名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认为,太阳能薄膜发电技术与汽车产业的跨界融合,率先打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商业化前景的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未来让老百姓都能买得起

    横亘在汉能全太阳能动力汽车面前的问题,是砷化镓薄膜电池的成本和产能。

    “我们的目标就是,做出让老百姓能买得起的全太阳能动力汽车。”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未来汉能将以开放的态度与汽车全产业链展开合作,采用自主生产、合作生产、委托生产等多种模式推动全太阳能动力汽车的商业化量产。”

    汉能方面表示,未来将通过积极的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转化效率,降低技术成本。预计到全太阳能动力汽车量产阶段,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成本将降低90%以上。

    近年来,汉能通过并购吸收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改造创新,已经具备芯片所需的高精尖装备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产能不断爬升,其生产优良率、平均电池效率等主要生产指标均达到规模化生产要求。

    汉能在全球范围内重组资源配置的同时,也一直在加快设备国产化改造,积极将相关高端装备移入国内生产,发挥本土综合成本和工业配套优势,为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尽早实现量产提供技术保障。

    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全太阳能动力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必将在能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显现奇效。全太阳能动力汽车相比传统燃油汽车,可完全免去车辆的油耗花费;而相比纯电动汽车,则大幅降低充电时间成本及费用。

    环保方面,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真正做到了零排放。数据表明,每24千瓦时清洁电力的减排效果相当于多种一棵树,假如未来中国每年新增30万辆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就意味着每年至少多种3000万棵树。

    不远的将来,全太阳能动力汽车走进千家万户之时,相信即是碧水蓝天的美丽中国梦实现之日。

    ■相关链接

    直接获得太阳能动力的尝试从未中断

    让汽车从源源不断的太阳能中直接获得动力的尝试,从未中断。

    1978年,世界第一辆太阳能汽车在英国诞生,时速仅13公里。几年后的1982年,墨西哥科学家研制出三轮太阳能车,速度达到每小时40公里,但该车每天所获得的电能只能行驶40分钟。

    在中国,首款太阳能汽车“太阳号”于1984年9月由六位中青年科技人员实验成功,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此款太阳能汽车车顶上安装近3000块单晶硅片,组成10平方米的硅板,装有三个车轮,自重159千克,需要靠两个高效蓄电池供电。

    1996年,清华大学参照日本能登竞赛规范,研制出“追日号”太阳能汽车,重800千克左右,最高车速达80公里/小时,造价7.8万美元。其所采用电池板为国内第五代产品,太阳能转化率只有14%,尚无法满足正常行驶需求。

    事实上,从诞生至今,太阳能动力汽车无法走出实验室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能源转化效率低,难以满足现代人对车辆的使用需求。

    “太阳光”家族满足个性化需求

    汉能此次发布的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已初步形成以“Solar(太阳光)”命名的谱系,分别为:Hanergy Solar O、Hanergy Solar L、Hanergy Solar A及Hanergy Solar R。

    Hanergy Solar O定位于智能化、网络化的小型车,为城市中移动穿梭提供短程代步之用。Solar O采用两侧板状包夹建构车身的量体设计,以争取到最大的太阳能芯片照射面积。

    Solar L则拥有将近6米的超长车身,使得整车车顶集成的太阳能芯片达到了6平方米。全车采用铝合金框架并结合碳纤维车身,整车质量仅700千克,这一轻量化设计使整车能耗极低。

    Solar A造型独特,极具特色的扰流设计,动感十足。这款车在主仪表台前端前挡风玻璃下也布置了太阳能芯片,可单独对仪表及多媒体设备供电,从而使整车对太阳能的利用达到最大化。

    Solar R是一款太阳能新能源跑车,前盖、车顶和侧面集成了柔性超薄的太阳能芯片,并和流线型车身完美地结成一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