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6日 星期日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首次试验飞行
载人深空探测“生命方舟”迈出第一步
本报记者 付毅飞

    6月25日,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托举下,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多用途缩比返回舱挺进太空,向着验证多用途飞船返回舱气动外形设计等关键技术、打造我国未来载人深空探测“生命方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这是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载人飞船首次试验飞行。”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技术负责人杨雷说。

    记者从该院了解到,我国现有的神舟飞船主要为近地轨道任务而设计,如空间站等。研制多用途飞船返回舱则瞄准我国未来载人深空探测,旨在全方位满足后续在轨服务应用以及低成本天地往返运输的使用需求。“以后如果要登月,或者去火星,将对飞船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我们现在就要提前做一些技术准备。”杨雷表示。

    出于节省科研经费的考虑,此次执行任务的返回舱是正式型的缩小版,身高2.6米,重约2.8吨。与神舟飞船的“钟罩式”外形相比,它呈倒锥形,像一颗“子弹”。再入大气层过程中,它将采取底部朝前、尖头向后的姿势返回。任务中,首次在轨获取返回舱自由飞行气动数据是它的使命之一。杨雷表示,虽然在地面也要通过模拟仿真、实物检验、风洞试验等多种手段验证,可都不如上天飞行试验准确。

    同时,该返回舱还将首次探索可重复使用设计、验证及评估技术,首次验证新型金属材料性能及制造技术等。“现有神舟飞船是一次性的,返回后不能再上太空;新一代载人飞船可重复使用,这是未来航天器发展的趋势之一。”杨雷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新一代载人飞船,成本将显著降低。他介绍,目前设想的技术方案是先从结构上突破。神舟飞船表面的烧蚀层和船体结构层连接紧密,飞船高速再入大气层时,烧蚀层会被烧掉,使飞船无法再次使用。而根据设想,是把新一代飞船的烧蚀层改为可拆卸结构,就像身穿一件棉衣,再入大气层时被烧毁,返回地面后就把它脱掉,换上新的。

    此外,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运输能力也将更强。杨雷说,该飞船的设计还未定型,但可以肯定,它不仅要能容纳更多航天员,还要让航天员更舒适。

    记者了解到,此次任务中,多用途飞船返回舱不会在轨停留太长时间,计划于发射后第二天返回地面。

    (科技日报海南文昌6月25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