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4日 星期五
看江南大学如何转化优势服务社会?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舒媛媛

    高校如何把人才智力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科技成果走向现实生产力?

    日前,江南大学校长陈坚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说:“我校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来,学校强化各学科资源整合能力,构建了利用新媒体推广等形式的多层次立体化科技成果推广体系,梳理校企联合研发平台,探索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培育机制,奏响了服务社会的‘江南’乐章。”

    “挂县强农”助农民致富

    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地方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09年江苏启动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江南大学选派5名农产品加工及相关专业科研人员组成项目专家工作组,结合对口支援地宜兴市的特色产业开展具体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专家组入驻后,选择合作社作为“挂县”项目的实施主体,在合作社建立技术服务站,将与产业相对应的成熟技术、成果等“无轨并网”到合作社已有的技术、信息共享平台。明珠青梅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2年,为提升青梅产品附加值,专家组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为合作社引进了日本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开发了“盐渍梅”“去核梅肉”等多个品种,使该社经济效益不断攀升,仅2013年出口青梅制品达1000多吨,实现销售额近600万元。专家组成员成玉梁还开发出了具备较高技术含量的“纤体梅”“酵素青梅”等系列新产品,打造出了具有宜兴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品牌。

    “目前,我校仅在宜兴已建成青梅、水芹、设施番茄产业示范基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成分布式技术服务站7个。”江南大学副校长顾正彪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依托学校在地方的科研平台,逐步推进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的建设,分别在宜兴建立了5个分布式服务站,在盐城、宿迁、海安等地先后建立2个特色产业基地及2个综合示范基地。

    技术转移做成果转化“桥梁”

    2011年,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入选科技部第三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后,为进一步加快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开始有选择性地启动建设江南大学技术转移地方分中心。

    2012年,海安分中心在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分中心结合江南大学优势学科和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特色,重点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孵化等方面开展工作。康德蛋业依托江南大学在蛋品研发与应用领域的技术成果,投资2亿元,建设了“蛋制品自动化加工项目”,是目前国内自动化程度最高、单体规模最大的集蛋粉蛋液与精深加工一体的蛋制品工厂。如今,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已相继在江苏、江西、黑龙江、四川等地建立了16家地方技术转移分中心。江南大学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成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首批8家正式研究所之一。学校首批派出15个入驻研究所科研团队,与当地食品企业开展密切合作,还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多个教授团队形成密切合作。到目前,研究所支持开展的前瞻性技术项目有15项,完成“二次开发”项目15项。其中,功能性乳制品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的益生菌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2015年第17届中国专利金奖。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