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星灿烂
编者按 留学回国人员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力量,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大多掌握了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学成归国后,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大展宏图,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催人奋进,他们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人钦佩。为此,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讲述当代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就业、为国效力的精彩故事,以飨读者。
既有国际顶尖的眼科设备,也有顶尖的眼科技术,何伟是一位超高级眼科专家。除了治病,他还拥有多功能劈核钩、干燥活性羊膜制备方法等10余项眼科领域专利。多年来,他既服务高端患者,又帮扶欠发达地区患者,同时投入巨额资金研发新产品,开办大学培养医学后备人才……他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多的成就?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
有梦想有未来
“我是普通人,执着,还有一点情怀。”何伟这样评价自己。
何伟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上世纪80年代,他作为中国官方唯一公派的眼科学留学生到日本九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来他成为中国唯一同时拥有美国眼科学会、欧洲眼科学会、日本眼科学会、中国眼科学会会员资格的眼科专家。在日本,他从业收入越来越丰厚,衣食无忧。
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何伟参加了回国的义诊,父老乡亲们排成队等他看病,病人太多看不过来,他只能给患者先治一只眼睛,另一只等待明年再治,乡亲们用家乡话向他恳求,表示感谢。1992年中国的医疗技术和日本有差距,很多人致盲,返贫,眼疾患者急需高水平眼科医生。
何伟失眠了。“我被公派出国留学,用的是人民的钱,现在我应该回国办平民医院,为父老乡亲治眼睛。”何伟最钦佩的人是邓稼先,邓稼先博士毕业后毅然回国,带领众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世界先进水平。“我也要做邓稼先这样的人。”何伟说。
回馈祖国,感恩之心融在血液里。何伟和弟弟何向东回国创业,把国外眼科医院淘汰的旧仪器、旧设备,能带回来的全都带了回来,租了125平方米的小门诊部,开始了创办平民医院的艰辛历程。
“能说出来的苦,都不算苦。”何伟这样告诉记者,从125平方米的小门诊部,发展到现在集何氏眼科医院、何氏眼科视光中心、辽宁何氏医学院、何氏眼产业的大集团,没有情怀与梦想的力量,不可能办到。
“不知道哪儿是尽头,我只会一直走下去。”何伟常说自己很幸运,他回国创业不久,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支持海外学子回国创业的政策和措施。“我赶上了这个大好的机会。”何伟说。
讲中国眼科故事
如今,何伟、何向东创办的何氏眼科集团发展成为目前中国唯一的集医、教、产、学、研于一体的高科技、公益性眼科机构。下设9家医院,60家视光中心,一所大学,一个集研发高端眼科手术耗材和眼药的眼产业基地,研发出20余项国际领先的专利技术。
民营医院的发展要靠技术水平,何伟自己就是顶尖的医学专家。何伟、何向东兄弟回国创业的时候,全球范围内,玻璃体切割、白内障超声乳化、眼底激光是当时全球眼科的三大先进技术,当时中国最好的医院,如北京同仁、北京协和也才刚刚起步,试着跟上世界最前端的步伐。何伟、何向东二位博士,却已经把这三大先进技术运用于治疗,这在沈阳其他医院根本想都不敢想。
有了一些积蓄,何伟就把钱投入购买最新的设备、投入研发新产品,为贫困患者减免医疗费用。“我个人不需要太多的钱,有钱了就研发新产品,治疗更多的病人。”何伟生活很朴素,平时吃穿很简单。约见记者时,就约在北京一家普通宾馆。
培训更多的基层医生,开发颠覆性的眼科新技术新产品,服务高端眼科患者,同时补贴贫困患者,何伟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可持续发展、可复制的眼科集团之路。何氏眼科成立20年来,服务总人数3000万人次;免费培训基层医生投入费用为800.3万元;共为患者减免1.97亿元的医疗费用;总手术量中48.9%是公益免费手术;为辽宁省近80%的眼病患者送去了光明。
何伟兴奋地向记者讲述何氏眼科的各项科研成果。何氏眼科医院是目前国家重点专科,是国家卫计委唯一指定的国家级防盲治盲培训基地。建院20年来,创造了8项全国首例技术。
“医生的使命是消灭疾病,没有科学研究就达不到目标。和原始创新比起来,产品创新微不足道,我个人虽然花了一些钱,但我是专家,只要有条件,就会在研发上投入资金,希望越来越多的眼科好产品来自中国。”讲好中国眼科故事已经成为何伟的新目标。“中国是世界大国,没有理由没有一家世界级、国际化的眼科中心。”何伟告诉记者,何氏眼科虽然已是我国眼科领跑者,但光明未遍人间,何氏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