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4日 星期三
完善监管机制 根治医疗乱象
刘 燕

    ■科技观察家 

    “卖吧”事件勉强平息不过3个月,因“魏则西病逝”,百度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由中央部委领导挂帅调查组首次进驻的千亿市值公司。

    作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和三大互联网巨头之一,百度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但公众形象却始终沾染着“虚假医疗广告”的污点。

    魏则西的不幸离世,使公众对百度“虚假医疗广告”积压多年的憎恨再次爆发,而对大医院转包科室的层层弊端、“野鸡”医疗机构的种种“恶行”的声讨,也迅速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发酵。

    百度在5月3日上午通过内网发布的《砥砺风雨坚守使命》的文章中称,“(百度)作为一家优秀的企业,需要去背负国家、行业本该履行的监管责任。”

    事实上,为打击非法医疗机构,百度做了最大的“雷达系统”,仅在2015年就拒绝医疗虚假推广3000万个,拒绝不良账户43.83万个,判罚违规消费金额达到4亿多元。

    但医学信息毕竟不同于一般信息的竞价排名,它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也正因此,不管百度的竞价排名与“惟利是图”的医院间如何厘清责任,在公众眼中,平台已与商家同罪。

    只是,在声讨百度未尽到“准入、监管、退出”等职责的同时,公众更在责问:为什么这些医院就能证照齐全?疗法就能获得合法审批?可见,板子不该只打在百度一家身上,惩处百度也无法解决由“在线平台”牵出的医疗乱象。

    频繁涌现的平台企业,是中国互联网行业一道风景,这些企业在提供了交易撮合、在线办公、信用担保等各类基础设施服务的同时,那些失控的风险,不仅使公众开始对互联网世界失去信任、对技术失去尊重,更暴露出我国医疗体系市场化进程中的弊端。

    要改变这种局面不能仅寄希望于某家公司或管理者的道德或责任感,只有不断完善的监管机制和毫不松懈的惩处力度,才能让商业公司或服务机构“不敢作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