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6日 星期二
为了“无疟疾世界”的美好愿景[图]

    这是屠呦呦、青蒿和抗疟疾成药的拼版资料照片(左至右)。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其中,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作为青蒿素的主要发现者分享了这份诺奖的一半。

    疟疾是由疟原虫属寄生虫所致。这些寄生虫通过被称为“疟疾病媒”的受感染雌性按蚊叮咬传至人类。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全球疟疾病例和死亡数自2000年以来出现了大幅下降,其直接原因就是扩大实施三项重要的疟疾控制措施:药浸蚊帐、室内滞留喷洒杀虫剂和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但抗疟形势依然存在重大挑战,2015年全球疟疾病例数达2.14亿,死亡人数为43.8万,主要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有数百万人依然无法获得疟疾防治所需的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自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5日定为“世界防治疟疾日”。今年“使疟疾得到永远控制”这一主题体现了《2016—2030年全球疟疾技术战略》确立的“无疟疾世界”愿景。该战略于2015年5月由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其目标是在未来15年大幅降低全球疟疾负担,具体目标包括将疟疾新发病例比例以及疟疾死亡率至少减少90%。新华社发(伍婧丹编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