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1日 星期五
试管牛羊耀中华
——缅怀旭日干院士

    本报记者 李大庆

    知道您不姓旭,但是大家还是称呼您旭院长,叫得那么自然,叫得那么亲切。

    当我知道“旭日干”三个字在蒙语中是“狂风”的意思时,感到它和您生前的形象统一不起来。慈眉善目,语调和缓,会议发言时条理清晰,解答问题极具耐心,这是我在工程院采访期间对您的印象。

    谁都没有想到,去年12月24日,您被死神夺去了生命。蒙古族兄弟为您惋惜,中国科技界特别是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界也为您惋惜。

    许多人都看到您身上的光环,比如世界“试管山羊之父”。我知道,这荣誉是由您平时勤奋好学、踏实肯干而铸就的。

    好学已是您的习惯,种地、锄地、打场、碾米都干过;纳鞋底、拆洗被褥、补棉袄、补袜子也会;做写字台、书柜、立柜也是内行。

    上世纪70年代,您在内蒙古大学参加老教授组织的家畜胚胎移植研究。您认为自己有个优势,就是作为蒙古族人会骑马,因而承担了实验中在牧区为几十里之外动物打针进药的工作。作为一名文革前毕业的大学生,在实验中做这种最一般性的工作,您没有怨言。在牧区工作时,您还经常背着显微镜行走。

    您的高度责任感更是令人钦佩。

    1982年,您到日本留学,看到了中国与日本社会的巨大差异,看到日本科技水平之高。您说您这一代人本能地有强烈的责任感,想让自己的祖国发展。因而,在拿到博士学位后,您马上回国效力;率队培育出了我国首批试管绵羊和试管牛,其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受精率、发育率、冷冻保存存活率和胚胎移植成功率等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4年的内蒙古大学校长生涯和8年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经历,让您为国家人才的成长和工程科技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2010年,您自己拿出100万元设立了旭日干院士奖,用于奖励内蒙古大学科研工作中的优秀青年教工和研究生。

    旭院长,您是中国繁殖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界的骄傲。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