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5日 星期二
以绿色合作助推“一带一路”发展
王文彪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60多个,总人口约44亿。这么一个庞大的市场,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作为国民经济的热门关键词,有分析人士认为,“一带一路”将使文化、旅游、贸易、金融、交通、基建等行业首先受益。

    对于“一带一路”,不少企业看到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跃跃欲试。在笔者看来,中国企业要想参与“一带一路”,应该把握好“走出去和融进去”的关系。更关键的是,必须找到人类的最大公约数:绿色生态。只有这样,才能融入“一带一路”沿线经济社会的发展。

    追求绿色生态与企业的发展是统一的。一直以来,创建绿色生态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就是各族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从企业主体出发,如果以牺牲环境作为自身发展的前提,显然违背了共建美好家园的初衷。这样一种目光短浅的做法,短期内看似乎占了便宜,但从长远发展来讲,则违背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也体现不出有责任企业家应有的担当和所为。

    以库布其治沙为例: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曾经肆虐周边居民多年。在库布其治沙模式的引领下,库布其沙漠已有三分之一面积被绿化,绿化面积达到6000平方公里。其中,100多项生态种植与产业技术成功研发,1000多个耐寒、耐旱、耐盐碱生态种子培育发芽,土地地理信息大数据得到研发,在内蒙古等地治理沙漠1万多平方公里,已形成千亿规模的沙漠绿洲经济产业,荒沙荒漠已经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诸如库布其这样的治沙模式不仅做到了绿色生态,而且通过治沙扶贫,实现了生态有改善、群众有收入、投资有回报,在大漠中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生意、扶贫与发展”互促共赢的新路子。比如,甘草是治沙植物,也是中药材,在库布其沙漠里通过发展甘草这样的中药健康产业带动群众大种甘草,被老乡称作“甜蜜事业”。再比如,沙漠非常适宜发展光伏与光热产业,理论上1年1平方公里沙漠可产生400万度电。在板上发电、板下种草、中间养羊,企业靠发电收益,农牧民靠土地租赁、种草、养羊脱贫致富。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和地区大多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难题,对开展荒漠化治理国际合作的意愿也十分强烈。“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沙漠治理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能将沙漠治理纳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将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我国耕地压力、实现生态与经济民生平衡发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合作新亮点等积极效果。

    基于此,让绿色生态成为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最大公约数便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中国库布其治沙扶贫模式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认可,非洲、中东、中亚等地许多国家纷纷邀请企业帮助他们治理沙漠,在库布其定期召开的国际沙漠论坛成为了世界级品牌。在当前,我们有必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建立生态修复合作机制,提供沙漠治理技术援助,以绿色合作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助力沿线国家地区“绿起来”。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