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1日 星期五
罗德隆:我国已完成 ITER五个合同验收
文·本报记者 刘 霞

    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官网最新消息,在法国南部马赛附近的卡达哈什,ITER实验室建造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现场每天有约1000人参与,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将有更多人参与建造和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而早在去年12月18日,中国首个采购包——TER纵场线圈(TF)导体采购包就顺利竣工。

    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之一,ITER计划是迄今我国以平等、全权伙伴身份参加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工程国际合作计划,其目标是首次建造可实现大规模聚变反应的聚变实验堆,是人类受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备受各参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那么,“巨无霸”ITER的最新进展如何?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中国有哪些收获?就这些疑问,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常务副主任罗德隆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的专访。

    科技日报:请您谈谈ITER计划的最新进展?

    罗德隆:国际方面,2015年是ITER组织(IO)运行的第八个预算年度。2015年3月,特别理事会批准了新总干事伯纳德·比戈的提名以及他提出的“工作计划”,主旨是合理安排进度,优化资源,有效控制成本,推进项目实施。2015年9月底,装配大厅成功封顶,意味着ITER计划又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国内方面,中国政府于2003年1月决定正式参加ITER计划谈判,是参与这个计划的七方成员之一,承担了ITER装置约8%的采购包。2013年6月,中国制造的极向场铜基导体提前3天抵达ITER总部,是交付到ITER场址的首件大型部件。中方是ITER装置导体承担六方中唯一做到导体试验样品全部一次性通过国际验证的国家,已完全实现超导磁体相关技术的国产化。截止到2015年底,中方已经完成了5个合同的验收,部件交付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仅2015年,中方已完成21根导体和347项电源部件的交付。

    科技日报:ITER接下来的计划与最终目标是什么?

    罗德隆:接下来的计划是完成项目进度独立评估报告,提交给今年6月举行的ITER组织第十八届理事会审议,批准关于包括项目长期进度、成本预估和人力资源配置计划等一揽子提案,尽快挽回延误的工程进度,加快推进ITER计划建造阶段各项任务的实施。

    ITER的最终目标是建造、运行一个可持续燃烧的托卡马克型聚变实验堆,以验证聚变反应堆的工程技术可行性,从而为建造聚变能示范电站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必要的技术基础。如不出意外的话,可在本世纪中叶实现聚变能商业化。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