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1日 星期五
金融改革 不能只是独善其身
文·本报记者 王 怡

    传统金融的欠缺在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新金融的出现。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业态的兴起,不仅是我国金融业供给侧改革的绝佳切入点,也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经济的弯道超车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契机。

    世界经济整体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各国均需依靠新金融、科技金融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亦需要寻找经济稳定增长的新思路。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在供给侧改革中,金融改革是关键。这其中不仅包括金融行业自身的供给侧改革,也包括金融行业在整个供给侧改革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2月2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称,此举旨在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于此次降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此前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向市场释放短期流动性,这种方式对汇率形成的压力比较小,但不是长久之计。“对银行来说,尽管都是释放流动性,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成本更低,有助于提升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性。”曾刚说。

    目前,我国正积极放开市场准入,推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高新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而这些需要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予以支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新金融 能否推动产业转方式调机构?

    “没有风险资本的推动,便不会有苹果、微软和英特尔,也不会有谷歌、亚马逊和脸书。技术创新带来的大众化、市场化的背后,是金融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创始人、执行所长贲圣林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在贲圣林看来,世界经济整体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各国均需依靠新金融、科技金融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亦需要寻找经济稳定增长的新思路。“中国其实不缺GDP的增长,缺的是GDP增长的质量;不缺创业,缺的是创新,特别是技术型创新;更不缺金融,缺的是正确的、合适的、更好的对接实体经济和创新与创业的新金融。”贲圣林说。

    贲圣林认为,传统金融的欠缺在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新金融的出现。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业态的兴起,不仅是我国金融业供给侧改革的绝佳切入点,也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经济的弯道超车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契机。

    但贲圣林坦言,这个新兴的金融行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缺乏风险识别、控制与定价能力。他认为,互联网金融最肥沃的土壤在于“普惠金融”,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金融由于门槛、成本过高而产生的覆盖群体有限、服务质量不足等问题,从而使更多的人享受到金融的益处。

    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加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尤为重要。贲圣林表示,对于成长性较差但是稳定性较高的传统企业可更多采用银行贷款以及债券、主板等融资方式;对于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的成长型企业来说,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新四板几类直接金融更为合适;而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以及股权众筹等股权型融资方式更加适合其发展。

    在支撑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金融行业的整体改革是重要一环。贲圣林认为,建立起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让传统金融有的放矢、让新金融迸发活力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关键。

    互联网金融 “严管”后该何去何从?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报告中称,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并提出“扎紧制度笼子,整顿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和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网贷行业运营平台高达2595家,行业发展速度再创历史新高,网贷行业已进入存量发展阶段,从之前的“促进”到“规范发展”,2016年或将迎来正式规范发展年。

    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认为,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部分企业股东求大、求快、求赚钱的心态迫切,导致互联网金融企业问题频出,违背了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的本质,背离了互联网金融“做小做微”的发展趋势,违背了金融信息中介的要求。“严管”的到来或将对网贷行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目前多部委已联合启动对互联网金融的集中专项整治,在信息充分掌握、风险点识别清楚的基础上,对已经发生或潜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出台整治办法,对不良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治理要果断和迅速。

    科技金融 如何“四两拨千斤”带企业转型?

    伴随互联网金融成长的新金融还包括科技金融。近年来,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规律和特点的新型科技金融产品、组织机构和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截至2014年底,全国活跃的创业投资机构超过1500家,管理资本超过5000多亿元,累计投资高新技术企业1400多亿元;截至2015年底,由国家、省市和高新区引导建立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共780支,基金规模达1.5万亿元。

    尽管我国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不少成果,但也同样面临问题和挑战。相关负责人坦言,政府用于财政科技金融的投入方式大部分以直接补贴为主,效率有待提升,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杠杆效应有待进一步放大,直接投入尚未与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政策形成协同。财政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不够,财政金融资金未形成市场化运作,某些体制机制障碍限制了民间资本顺畅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此外,试点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也有待进一步发挥,试点工作在各个地区发展不均衡。”相关负责人说,试点地区原有的经济、科技、金融发展基础差异较大,发展的类型和起点各不相同,造成试点成效有所差别。要加大政府投入,探索财政支持方式多元化。引导和带动各级地方政府进一步采取风险补偿、引导基金、后补助、保费补贴等多种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引导带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对此,相关单位正在研究提出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科技创业银行的方案,提出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的政策措施;推进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银行以及商业银行在产品、服务及对接模式上创新,探索建立科技创新专项贷款;支持科技项目开展股权众筹、P2P等融资;在保险领域,推进科技保险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参与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制定科技企业综合保险方案。

    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相信我国科技金融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以助于我国经济加速升级和全面转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