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看台
著名房屋中介机构“链家地产”陷入了舆论漩涡。2月23日,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在一次通报会上点名链家,通过链家购房的消费者讲述了链家中介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此后,上海市住建委介入调查。
上海市住建委2月24日表示,链家公司相关门店存在不规范经营行为,对其已展开正式调查,处理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而上海链家方面也连夜更换窗贴,彻底排查并更新链家门店所有广告窗贴。
这起事件之所以能够备受瞩目,“虚假房源”等仅仅是表象,地产中介行业衍生金融工具所潜在的风险,才是矛盾焦点所在。
上海链家被点名通报
今年2月23日,上海市消保委召开房地产中介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发布会,重点通报了上海链家的两起案件。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上海市消保委点名通报?
从通报内容来看,两起案件均涉及购房人是在非知情情况下购买了抵押房或查封房,链家未尽到中介服务应尽的责任。并且,在链家两起案例中,卖方都曾向链家寻求贷款并进行房屋抵押,而在其后的交易中,这些抵押都影响到了房屋的交易,有损消费者的权益。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个案例的抵押贷款方居然是链家的一个经纪人。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复杂的剧情背后,链家的衍生金融被摆到台前:在居间合同中故意隐瞒重要信息,然后利用衍生金融服务阻碍买卖双方正常交易,继而为用户提供各种“解决方案”。
据媒体报道,上海住建委2月26日证实,调查期间将暂停链家公司涉事门店和相关经纪人员的网上签约资格,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也已暂停上述门店和人员的网签资格。
地产金融产品遭受质疑
对于链家事件,有中介公司高层向媒体指出,链家的自担保与资金自监管的确从法理上或者交易上都是有问题的。“这容易产生系统性的风险,当你一家公司不能兑付(坏账)的情况下,另一家公司一定也受影响,因为都是你控制的,所以,一个公司要破产就全破产,这个担保公司或监管公司就成为摆设了。”
链家事件被上海市消保委严厉惩罚,原因被认为大致有三方面问题,其一,由于中介房源信息不准确,有人认为链家存在误导购房者的嫌疑。据消保委暗访,很多房产中介(包括链家)的实地看到房源中有不少与网上宣传不符。其二,房产中介滥用自身优势地位,使购房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其三,出售房产有抵押贷款,让买房者苦不堪言。其实,以上原因并不足以说明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链家在地产领域快速扩张,导致业务员素质良莠不齐;而链家地产在扩张的同时,也缺乏对业务员道德素质培训,这使得个别新员工在操作时丧失基本职业底线;链家想要房产、金融两个领域一下通吃,摊子铺得太大,显然容易在监管方面出现隐患。
目前,链家的金融版图主要有三块: 2006年开始的融信按揭(北京中融信担保)、2014年上线的链家理财、2015年开始运营的理房通。
金融创新还需加强风险防范
在链家理财业务中,包括“家多宝”和“定期宝”两款产品。在分析人士看来,其中的“定期宝”存在资金流向不明问题以及资金池的嫌疑。想要购买这两项产品,其流程是在注册之后,需要进行身份认证以及绑定银行卡便可以投资这两款产品。不仅如此,从链家理财的公开信息中,并没有查询到第三方账户任何由银行资金存管或托管的迹象,而是由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资金托管。
按照链家方面此前的解释,“理房通”的出现是为了避免在交易中出现产权问题无法过户,或因买方购房资金不够而进行融资。其大致流程为,买家预付的定金与首付款被“理房通”冻结在第三方账户,直到房屋过户后才将资金解冻,再转到卖方客户帐下。即“理房通”起到了对买卖双方临时监管购房资金的作用。这样的模式,形成了链家金融产业链的重要业务基础。
一名业内人士称,链家快速发展金融业务,给客户提供丰富的业务品种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这种金融创新的模式,除了必须在法律法规下运作、符合监管相关规定的要求外,还需要自身比较成熟的风险防范机制,否则难免触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