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1980年代的猴子题材连环画至今还是怀旧人群寻觅的“真爱”。 |
■影像空间
猴年春节过得热闹,关于猴子自身的话题一直占据话题榜榜首,即便现在新春假期已过,人们对猴子的各种“碎碎念”仍然热度不减。
猴子形象本就讨喜,而《西游记》又为猴子的形象建设工程做出了大力贡献——男一号孙悟空,曾带领中国动画事业登上巅峰。美猴王大闹天宫给自己“打”出了牌子,也送给了中国动画一段骄傲的黄金岁月。有关1980年代的回忆中,应该始终有一个孙猴子在翻着筋斗云、抡着金箍棒。
想一想,除了上天入地的“神仙猴”,在那个科学气息浓郁的时代,猴子还时常被“用心良苦”的创作者们塑造成一只只“科技猴”,充当起可爱的科普小使者,带着时代独特的烙印,为科普事业也做了不少实事。
1980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短片《丁丁战猴王》相信不少人应该还记得。此前,美猴王早已是动画界的明星和常客了,但这一回,孙悟空首次脱离了“西游”情节。美猴王因为丁丁没有看完它主演的《大闹天宫》就去写作业而生气,从电视机里出来责问丁丁。当看到丁丁掌握着象征科学知识的金钥匙,孙悟空便要与他比高低,他们游太空,潜海底反复较量,猴王终于甘拜下风,并恳求丁丁教他科学知识……
假如有人还记得,丁丁给对现代世界一无所知的孙悟空介绍自己身边的世界时,展示出的,是一本赫然印有“知识就是力量”字样封皮的书籍!那个图景现在看来是多么富有时代特征。孙悟空不再是菩萨神仙的手下败将,而是最终拜倒在科学知识的石榴裙下,虽然有着明显的教化含义,但是足够新鲜,可爱,自然,让丁丁作为儿童代表直接与美猴王见面并过招,这让小朋友们好喜欢。
科普连环画当然也不会放过美猴王题材,最出名的当属一本名叫《一出好险的戏》的小人书。当时秒杀无数小读者,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这个故事讲述的也是科技时代背景下,悟空是如何和白骨精战斗的故事。
场面起初有些相似,小朋友又在看电视里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可从前被打死的白骨精居然经过千年的沉睡复活了,她钻进了电视机,想改变剧情,摆脱覆灭的命运,真正的孙悟空也来了。好吧,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这样重要的妖精,还是要打三遍……可白骨精不复从前的死心眼啦,打不过就跑,从电视机里赶紧钻出来溜到了人类的农业实验研究所,变身“高大上”的科技人员,企图蒙混过关,然后因为不具备科学知识而出尽洋相……终于还是被火眼金睛的悟空给干掉了。
怎么说呢,这个情节很有当今的穿越味,真人和动画结合,架从屏幕上打到屏幕下,小朋友不仅可以见到孙悟空,甚至还能参与捉妖精,太过瘾了。顺便还可以“深深”认识到,没有科学知识的妖精就不够修炼到家。而“实验室研究员”,或许只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才会走到这样闪亮的前台吧。
1986年,中国首部电视系列动画片《芒卡环球旅行记》问世,也非常受欢迎。之前的动画片都是单集的,这部科普动画片却有26集之多,故事中,小金丝猴周游世界,奇遇频频,风光神奇,画面绚丽,为小观众科普了不少地理知识。
当然,在各类“猴哥”的科普改编之作中,最具影响力的自然当属著名科幻作家童恩正于1982年创作的《西游新记》。内容讲述1000多年后,人类社会日新月异,终于靡靡之音直达天庭,使众佛大为头痛。于是佛祖派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再度“西游”,三位被置身于美国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与现代科技文明接触和冲突,发生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乐事,令人捧腹,辛辣嘲讽,尽含其中,老少皆宜,是难得的佳作。很多小读者通过这部颇有恶搞色彩的小说形成了对“美帝”的初步认识。“新记”的讽世意义十分明显,孩子们当然无法领略到这种成人意味,只是对这种奇妙的创意和小说中所展示的外面世界充满了新奇。相比之下,“新记”的生命力更长一些,至今人们都能从中读出新的韵味。
猴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社会的生肖宠儿,是新时代动画界的福将,也曾牵手科学、科技,在知识的春天里散发过独特的光辉。时值猴年,闲来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