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用“三十而立”评价他30岁时的人生状态。
后人常说一个人“三十而立”,意指活到30岁时,不仅能独担责任,且人生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清晰。
和人一样,筚路蓝缕,薪火相传,三十载寒暑匆匆流逝,《科技日报》进入而立之年。
三十而立,意味着“有所成”。
我们的“所成”在于,三十年如一日,专注科技、报道科技。一份《科技日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30年中国科技史册,我们是记录者;我们的“所成”在于,永远保持前瞻性,率先报道、探讨科技界重大议题,我们是瞭望者;我们的“所成”在于,尽责为科技事业呐喊,倾心为科技工作者发声,我们是参与者。
三十而立,意味着思想成熟。
汉唐重视“立于学”,宋代强调“立于道”,清代提出“立于礼”,都指向同一个信息:一个30岁的人,应该形成独立、成熟、坚定的价值观念。
作为一家以科技为主题的新闻媒体,我们立于科学精神之弘扬,立于科学思想之传播,立于科学方法之倡导,立于科学知识之普及。这是我们所秉持的理念。这个理念可以追溯到“科学的春天”,可以追溯到“五四”时期的“赛先生”,可以追溯到清末第一批睁眼看世界者“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沉痛反思。
有所不同的是,今天中国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际地位日益显赫,发展科技的目的是增强国力,改善民生。其次,我们对于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也有更加准确的认识。“长技”的威力立竿见影,但技术发展从来都是以科学进步为支撑,以科学精神为指引。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需要强调的是,科学精神绝非只有科学家才需要。任何一个先进、文明社会的公众意识,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滋养。宣扬科学精神,对我们这个民族具有特殊意义。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轻视科技,而且持续几个世纪之久。现在,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认知达到空前高度,我们的目标是让科学精神融入民族文化血脉,使全民族具备较高科学素养。
作为一家科技新闻媒体,这就是我们所立于的“学”与“道”,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使命。
念兹在兹,释兹在兹。
三十而立,意味着大有作为。
所谓“有以自立”,在热烈的青春岁月之后,一个人可以心无旁骛投身于自己的事业,迎来人生的巅峰。
而立之年的《科技日报》也是如此。我们有信心再上一个台阶,愿意有更大的一番作为。
科技事业的发展,让我们大有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追求发展规模到追求发展质量,全社会尤其是产业界将更加重视科技,更加依靠科技。从基础科学的研究进展看,大批成果正处在“爆发”的前夜。
传播手段的发展,让我们大有作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很快,微博、微信等新的媒体介质出现后,传统媒体感受到巨大压力。一方面,这催促我们做精纸媒,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新闻报道。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于我们这些内容生产者来说,也开辟了更加便捷、多样的传播渠道。
社会公众的需求,让我们大有作为。随着全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提升科学素质成为更多人的内在动力,人们对于科技新知的需求更加强烈。随着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终身学习成为常态,人们对科技信息的需求更加强烈。随着科技产品的推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离不开科技,人们对科技资讯的需求更加强烈。
……
这一切,都将成为我们发展的动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立之年,我们愿立下心志。
三十而立。我们面对的是新起点,新征程和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