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07日 星期一
一周国际要闻
(11月30日—12月6日)

    本周焦点

    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召开

    11月30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简称COP21)在巴黎北郊布尔歇举行。14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全球195个国家代表团将在两周会期内围绕新的全球气候协议进行最后谈判,并有望在本次气变大会上达成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机制性安排,成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新的里程碑。

    外媒精选

    沉迷电视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联

    一项长达25年、涉及3000多名研究对象的报告表明:年轻时沉迷于电视、缺乏锻炼的恶习,与成年后的认知功能下降有关联。研究人员对实验对象从青年到中年时期进行跟踪调查,并测试了这些人现今的认知能力,发现沉迷于电视的人,大脑思维速度较慢,执行能力也会稍差。

    一周之“首”

    银河系中心黑洞磁场首次被发现

    美国天文学家通过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首次探测到银河系中心黑洞事件视界外面的磁场。这些早已被预测存在的磁场,此前还没被观察到,这也再一次证明了银河系中心比我们猜测的更有活力。

    首个人体内基因编辑试验将展开

    美国科学家宣布将首次尝试在人体内对细胞基因进行改造,利用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治疗血友病B患者,而以前的基因编辑操作都是体外进行。这种新方法一旦被证明有效,也可用来治疗其他与蛋白质缺乏相关的疾病。

    “发育”阶段的行星首次被观测到

    目前人类尚缺少处于“发育”阶段的行星观测记录,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究人员首次观测到一颗正在形成中的行星,填补了这一空白,其距离地球450光年,位于LkCa15恒星周围。

    热力学过程在量子尺度不可逆被首次证实

    巴西和英国科学家携手首次证实,热力学过程在量子系统中不可逆,而以往都未曾在量子系统中观察到热力学过程。最新研究结论对于理解量子系统中的热力学、设计量子计算机以及更深入地洞悉其他量子信息技术都大有裨益。

    本周争鸣

    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聚焦伦理争议

    随着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普及,对于人类基因改造的伦理道德争议愈加激烈。12月1日至3日,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在华盛顿召开,相关的科学和医学进展以及伦理和监管问题成为研讨焦点,分歧各方借此机会展开了充分辩论。

    前沿探索

    抗逆转录病毒药预防艾滋病有新证据

    加拿大科学家持续9个月的跟踪调查显示,对于采取预防措施的男性而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特鲁瓦达(Truvada)几乎可以完全消除艾滋病病毒性传播风险。该药物或将有助于在未来10年消除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人体必需核心基因图谱出炉

    加拿大科学家通过逐个关闭18000个基因(占人类基因组的90%)发现,超过1500个核心基因是人类必需的。这一发现为达成生物医学研究的长期目标——精确定位基因组中每一个基因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碳元素第3种固体相态合成面世

    美国科学家最近合成出一种不同于石墨和金刚石的固态碳元素新相态,并称其为Q-碳,研究人员同时还开发出一种技术,能在常温常压下利用Q-碳造出多种金刚石结构。

    线虫延长青春的秘密被揭开

    2007年,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团队就用抗抑郁药物米塞林延长了秀丽隐杆线虫的青春期,但其中的奥秘直到最近才被揭开——在生命的恰当时期使用米塞林能够抑制基因“转录漂移”,这一现象或成衡量老龄化的新通用指标。

    发现多个大脑神经细胞新类型

    美国研究人员借助高质量的成年小鼠脑片,对大脑神经细胞进行分类,找到多个以前未被描述过的神经细胞类型,揭开了神秘大脑的又一层面纱。

    一周技术刷新

    欧空局发射引力波探测器

    欧洲空间局用于验证太空引力波观测技术的“LISA探路者”探测器,3日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此前,科学家们始终未能使用地面观测设备证实引力波的存在。此次发射将为人类太空探索打开新的大门,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验证广义相对论。

    奇观轶闻

    模拟5亿年前古生物“吃饭”

    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科学家团队利用计算机模拟,推算出了生活在5.55亿年前地球海洋中一种古生物——三分盘虫的摄食方式。现代地球上已没有该生物的近缘物种,研究表明,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第一代大型复杂生物比人们以往认为的更加复杂。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