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 晔 通讯员 陈思宇
清创、穿刺、抢救……各项技能比拼,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救、护理等各类临床操作。10月24日,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临床技能竞赛拉开大幕,来自各个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临床医学院的72名临床医学专业大五实习生展开激烈角逐。
“一位21岁的女性,患糖尿病,因为发烧且忘打胰岛素,出现昏迷。”这是第一关的题目。选手们现场要进行动脉血采集、导尿和插胃管三项操作。教务处处长高兴亚介绍,抽动脉血比抽静脉血难度大,动脉血壁管较厚,一旦划伤出血也多,要求选手胆大心细。
“张先生55岁,骑车小腿摔伤,伤口裂开且有污损。”这是第二关的案例。选手们现场要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麻醉,还要缝合等,比的是谁的手法娴熟、准确到位。
此次比赛还有心电图检查、动静脉穿刺、心肺复苏、手术切开缝合等,甚至还有小儿喂奶、换尿布等等,完全模拟临床真实情境。那么,道具怎么解决呢?
在清理缝合伤口的环节,找了一块有刀痕的猪肉,刀口里有一些类似泥沙的东西。选手们首先要冲洗刀口脏物,再进行缝合。在动脉血采集的环节,则有橡胶的人体模型,动脉血管是胶管做的。
据了解,在医学技能竞赛中,抢救多点大出血因为难度高,常是“表演项目”。道具则是大输液袋里装了两升以上的红水,袋子上开了好几个洞,于是产生多点出血的效果。这个时候,就要看哪个选手反应快,动作慢的等堵完所有洞口,“血”也差不多漏完了。高兴亚说,通过这样的竞赛,希望培养学生们的临床思维和应急能力。
据悉,本届比赛共有21家医院组成的18支队参赛,每队4人,进入半决赛的8支队伍,要在3个不同“关卡”按照题目情境和要求完成操作,最终4队决战决赛。
“从医学生成长为医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医生是一个专业性特别强的职业。也许作为学生,只需要努力学习,而一旦成为医生,就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患者保驾护航。”一位完成了全部站点操作的学生说,这次临床技能竞赛让她意识到,今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的锻炼、加强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
“培养有岗位胜任能力的医学生,学校重视‘三基培训’,即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和基本知识。其中基本操作要反复多次训练,没有捷径可走。”副校长王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