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4日 星期三
创新创业还需配套环境给力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党委书记 孙大海

    今年一月以来,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全国各地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创业者提供了低成本的“双创”载体。但在激发创客们创新创造活力的同时,众创空间建设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质化、跟风化现象。应引导众创空间更加注重软性服务,加强创业导师的辅导和投资功能。建议科技部进一步指导各地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众创空间,使众创空间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已出台的政策需要可以落地的配套环境。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给予了体制内科研人员停薪留职、离岗创业的政策优惠。从实施效果来看,一些有志于创业的科研人员还处在观望状态。这就需要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对体制内人员“走出去”创业给予全面理解和支持,同时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改善创业环境,让科研人员有勇气走出安全区。

    在支持创新创业方面,建议政府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广大民众将投资方向转向创业及股权投资。目前,制约大众创业的最主要因素是融资难。如果政府能够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广大民众就可以更放心地把资金投入到创新项目上来。与此同时,应鼓励金融机构向初创企业提供丰富多样的融资产品,引导初创企业以多种方式盘活企业资产;鼓励相关机构针对众创空间设立各类创业投资基金;充分发挥“新三板”的市场融资功能和交易功能,将一批真正优质的公司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建议各地进一步搭建创新驱动发展平台,打通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通道。在完善现有各类孵化载体的基础上,加强公共技术平台、中试基地、孵化基地等承接载体建设,采用市场化手段搭建开放式、低成本、全要素的协同创新平台,组建“官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在科研创新与产业需求间架起桥梁,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从而形成科研活动的完整链条。

    (本报记者张盖伦整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