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加工肉风险高 食用肉需节制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郑志明博士评“红肉致癌论”
本报驻美国记者 田学科

■今日视点

    位于法国里昂的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10月26日正式公布研究报告,分别将火腿、香肠、肉干等加工肉制品和牛肉、羊肉、猪肉等生鲜红肉列为“致癌物”和“致癌可能性较高”的食物。红肉致癌让众多人惴惴不安。这一论断是否具有权威性?今后还能吃红肉吗?是否要就此彻底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癌症研究中心专家郑志明博士。

    长期从事癌症和肿瘤学研究的郑志明博士,目前负责NCI癌症研究中心的肿瘤病毒研究项目,是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郑志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癌症起因非常复杂,目前仍在探究之中。最新调查研究表明,外来病毒是患癌的主要原因,目前约有20%的癌症患者是由外来病毒感染所致。

    郑志明认为,食用过多的猪肉、羊肉和牛肉等红肉,特别是其加工制品具有致癌风险,这在过去的研究和调查中已经有过结论。IARC这次公布的报告是在对更多、更广的数据进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得出来的论断,应该具有权威性。

    “但是,与其说红肉本身致癌风险高,还不如说对肉类加工和烹饪方式导致其致癌风险的增高。”郑志明说,肉类生产和加工离不开添加剂,饲料中有,加工过程中更多。“目前各国对添加剂对人体负面影响的测试研究不够深入,并且使用标准也不是太严,这是导致肉类制品致癌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举例说,目前美国的饲料和肉类添加剂使用标准由农业部负责,相比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对药品测试和使用标准的制定来说,食品添加剂的标准要松得多。另外,在肉类加工过程中,经常使用烟熏、烘烤等处理方法,这些方法也加大了致癌物增加的概率。

    除此之外,“导致肉类致癌风险高的另一重要原因是食物的烹饪方式。”郑志明指出,欧美等许多西方国家的人群喜欢肉食制品,红肉在食品结构中所占比例较高,且较为普遍地采用烧烤方式进行烹饪,如野外烧烤一直是流行的生活习惯。研究表明,在烧烤过程中所产生的焦糊物里含有大量的致癌物。美国的肠癌发病率一直较高,就是与这种烹饪方式有关。尽管早有专家和机构屡屡发出警告,要求人们改变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但人们却依然我行我素,继续在BBQ(户外自助烧烤)享中受“烟熏火燎”的美味。

    “在中国等东方国家,人们对肉类主要采取蒸、煮、炒的烹饪方式,这种方式相比烧、烤、烘,会极大地降低食用肉类时所带来的致癌风险。”郑志明指出,从普通的日常消费角度上讲,饮食习惯和烹饪方式是决定肉类致癌风险高低的主要因素。他认为,IARC的研究成果会对一些国家的红肉生产、加工和消费带来一定影响,甚至会促动有关国家对食品添加剂测试研究和标准使用的重视。“对不同消费者所产生的影响效果会有较大不同,如对西方人的影响会比东方人大;但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很难指望有此警告就会带来很大变化。”

    (科技日报华盛顿10月26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