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小语
只有十几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吕梁,在新兴产业发展上几乎是一张白纸。
“白纸好作画”,这个资源消耗型的城市选择“高起点”步入创新发展轨道——微纳卫星基于微米/纳米技术,体积小、功耗低、开发周期短,可编队组网,以更低的成本完成复杂空间任务。
军事科技的民用化往往有巨大的潜力——手机的前身是卫星电话,GPS定位原来为精确制导导弹指明目标,火箭炮现在也用在了人工降雨、防治病虫害上。
占上了先机,却不意味着把握了“后发优势”。吕梁配套建立健全了发展机制,完善了考核机制,部署到位了“四大主攻方向”,为转型之路谋划布局。
9月20日,“吕梁一号”微纳卫星发射入轨。
“这是我国第一颗以地方城市命名的微纳卫星,它是军民融合、共同着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果。”吕梁市常务副市长张广勇介绍,卫星由国防科技大学与吕梁市共同研制开发。
新兴产业产值占比仅1.11%的吕梁,一直靠资源维持发展,全市法人企业超过2万户,但高新技术企业仅15户。由于科技创新不足,该市经济运行出现负增长。
借智军方,天行动力引领创新
去哪里寻找发展“引擎”的动力?吕梁市委市政府将目光投向军方,借智国防科技。
以军民融合为龙头,吕梁建设起了“一院三基地”——
由国防科技大学和吕梁市政府共同建立吕梁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今年已安排4760万元,重点用于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目前,以天河二号为依托的高性能云计算中心、微纳卫星项目、能源互联网示范系统、无人机自主起降系统等研发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柳林李家湾光电子产业园,数字高清一体机芯、天地一体宽带网络等6个项目已经签约入驻。
离石无人机产业基地,主要从事无人系统装备开发设计制造、应用服务等,已开始量产H30、H80无人机。
岚县江川国威新材料基地,以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轨道交通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及其他新材料为重点,建设生物纤维复合材料和软磁芯材料等新型材料系列。目前,总投资10亿元的生物基材料和软磁芯项目一期已投产达效,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军民融合项目“一院三基地”的带动下,吕梁市建立健全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完善了科技创新考核机制,市委、市政府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销售额占规模以上企业销售额比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等三个指标,纳入全市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
科技攻关,农活唱起“产业大戏”
农业是吕梁绕不开的“重头戏”。农业科技方面,吕梁市扎实推进“8+2”农业产业化振兴计划,重点实施了红枣抗裂果科技攻关,推广防裂果剂和多果套袋防裂高效栽培集成技术。吕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也顺利启动。园区总投资122.14亿元,示范区面积300万亩,涉及全市13个县(市、区),累计投资超过30亿元,企业达到27户。科技园区以干果、杂粮、禽业、酒业、设施蔬菜及服务业六大产业为主导产业,食用菌、林下中药材、有机肥加工等为配套产业,与中科院、山西省食品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在钙果、核桃、酿酒高粱、食用菌开发等主导产业技术研发方面展开合作。
目前,吕梁市部署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四大主攻方向”: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用高新技术改造煤炭等传统产业,实现煤电、煤电铝、煤焦化全循环链条式高端化发展;二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实施“8+2”农业产业化振兴计划,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工艺,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四是培育一批现代服务新业态,建设一批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为此,吕梁市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设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资金,资助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团队的引进。对经国家当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市财政一次性资助20万元。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全市15家高新技术企业,全部设立科技研发机构,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9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4.7%。
8月,吕梁市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了优秀中小企业家创新转型研修班,50余名吕梁中小企业家前往学习和实地交流。目前,各县(市、区)已与市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各类产学研合作载体130个。市政府共安排高新技术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70.38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4.5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