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BIM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

    BIM技术当前正在给全球建筑工程领域生产方式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然而在落地中国的过程中,BIM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走完BIM在中国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攸关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未来。

    BIM本土化

    机遇也是挑战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目前每年开工面积和单栋建筑体量均居世界领先水平。与此同时,中国的建筑业正在向超高度、大体量、个性化等方向发展,这对设计、施工乃至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全面协同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BIM在中国的应用,不仅迫在眉睫,而且前景广阔。

    然而,正如任何一种外来技术都要经历本土化的适应,BIM在中国的落地同样面临“水土不服”等一系列问题:在本土化方面,BIM系统未能很好地契合国内设计流程;在多专业、多方协同方面,遭遇平台不支持、不兼容等层层障碍;在产业化方面,数据未能在产业链中顺畅流动……种种迹象表明:BIM技术在开发思路、执行标准以及工作流程上都需要更好地适应中国国情和使用习惯。

    而随着今年7月《国家安全法》出台,信息核心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已经提升到国家自主可控的战略层面。这也使尽快实现BIM国产化更多了一层重要意义。

    面对现实与挑战,BIM战线的“国家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软件事业部(PKPM)凭借专业实力,给出了全面、全新的解决方案。

    9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BIM软件生态环境大会暨PBIMS和PKPM V3.1产品发布会”上,PKPM与17家中外企业签署《中国BIM软件生态环境大会共同宣言》,鼎力共建中国BIM软件生态环境,同时隆重发布中国首个自主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BIM系统——PBIMS、结构软件升级版PKPM V3.1和装配式住宅设计软件PBIMS-PC,以“系统+平台+工具”全线组合,推进BIM产业化进程。

    17家企业签署共同宣言

    共建中国BIM软件生态环境

    经过十多年的普及应用,特别是国家“十二五”计划实施以来的大量实践,中国BIM应用已经获得成长发展的肥沃土壤。据调查,中国目前已跻身全球前五大BIM应用增长最快地区之列。可以预见,中国本土BIM技术应用率将在未来几年内迎来较大的增长。

    然而在现有技术和市场条件下,中国BIM的完全落地不是单靠几家设计软件提供商和设计单位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一个覆盖工程三维设计、建设与运维全过程的软件生态环境、标准环境和应用环境。为此,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提出了共建中国BIM软件生态环境的倡议。

    在本次大会上,中国建筑科学院再次与17家成员单位发表《中国BIM软件生态环境大会共同宣言》,共建中国BIM软件生态环境。根据宣言,各方将共同致力于推动与促进BIM技术及BIM软件在中国的应用,软件产品遵照执行中国BIM标准和其他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加强软件开发企业之间以及软件开发与软件应用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促进BIM数据互通与共享,加速BIM软件的国产化和本地化进程,并承诺为中国BIM软件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提供质优价廉的软件产品。

    系统+平台+工具

    全线组合推进BIM产业化进程

    作为构建BIM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PKPM以27年的技术积淀为基础,结合国际先进技术,经过四年潜心研发,在本次大会上隆重推出中国首个自主开发的BIM系统——PBIMS。

    据PKPM总经理马恩成表示:PBIMS的价值,就是解决数据共享和协同设计这两个关键问题。作为一个全面开放的平台,PBIMS实现了建筑软件企业间的联合及软件的无缝对接,支持二次开发,必将大力推动行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同时,PKPM还推出了结构软件全新升级版 PKPM V3.1和基于BIM平台的装配式住宅设计软件PBIMS-PC。

    顺应当今建筑领域的BIM潮流,V3.1 对传统的PKPM结构软件系列进行了根本性改造。通过建立基于BIM理念的数据中心PDB,解决数据的统一描述、统一管理问题,解决模块之间的高耦合问题,同时实现结构软件与PBIMS平台的整体对接,也可以实现与其他BIM平台的整体对接,为PKPM结构软件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此外,V3.1大幅度优化了菜单布局,化繁为简,最大限度地契合设计人员的实际工作流程。

    PKPM团队负责装配式住宅设计软件开发的专家表示,适应建筑工业化和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装配式住宅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应用,必将成为未来建筑领域的发展方向。作为基于BIM平台的装配式设计软件系统解决方案,PBIMS-PC打通了从设计到生产的环节,实现CAM。对于用户而言,它实现了三维化设计和多专业协同,可实现碰撞检查、施工模拟,BIM数据直接接力到生产加工设备。不仅如此,PKPM还将与合作伙伴共建产业链,推动建筑产业化进程。(李伟)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