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能教打仗最自豪
记装甲兵学院火力控制系王忠义教授

    □ 薛 祺 刘 畅 吴继宏

    “能够站在三尺讲台,我自豪。”这是采访期间,装甲兵学院火力控制系王忠义教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从教33载,王忠义成长为享誉全军的优秀教员,收获荣誉无数,但他最看重的是部队和学生的肯定与认同。

    “仗怎么打我就怎么教”

    一次演习败北,尽管过去多年,但留给王忠义的思考与探索从未停止。

    演习进入联合火力突击阶段,某装甲旅王参谋长连续三次请求陆航突击群火力支援没有成功,导致遭敌严重打击,部队进攻受阻。

    一旁观战的王教授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暗自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把军兵种联合火力运用搬进课堂。

    几个月后,王教授一鼓作气撰写了万余字的“火力运用学科建设论证报告”,呈递到学院领导办公桌上。学院领导很快批示“意义深远”,新学科建设的重担落在了王忠义肩上。

    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系统的资料,面对困难与不解,战场需求始终是引领王忠义攻克难关的不竭动力。这几年的寒暑假,王忠义都没有休息,带着一帮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年轻人,加班加点、昼夜攻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王忠义和他的团队数年攻关,火力运用学科建设已初具规模,《装甲旅团火力运用》《军兵种火力运用》《数字化装甲合成营火力运用》等课程在该院的多个培训层次开设,受到广大学员好评。

    “部队的难题就是我攻关的课题”

    “训练实战化,就要着力解决指挥控制和火力打击等作战能力的短板弱项。”在王忠义看来,火力运用是基层部队最薄弱的环节,是战法运用于实战的“最后一公里”。

    早在15年前,王忠义为啃下部队老装备远距离射击这块“硬骨头”,在戈壁滩一待就是一个多月,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最终取得了老装备可进行直瞄射击5000米的目标,且命中率达到40%的好成绩。这一实践成果改写了装甲兵射击训练教范,远距离射击被纳入训练课目,并一直延用至今。返回学院后,他又不断探索开发研制出便携式坦克射击诸元解算器,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去年王忠义在广州军区某装甲团调研时,恰逢该团在海训场组织登陆战斗演习。演习阶段评估,火力打击效果不佳,李团长急的团团转。

    “装甲车辆装弹药该如何配备最有效?”一见到王忠义,李团长就急忙寻求锦囊妙计。王教授根据战斗特点,专门配备了弹药携带比例模型,对该团弹药后勤保障提出了多达15条建议。演习大获全胜,李团长激动地说:“王教授真是帮我们大忙了!”

    “部队的难题就是我攻关的课题。”作为一名院校教员,王忠义一有机会就扑在部队训练场和演兵场,足迹遍及全军装甲部队,在与部队一起“打仗”中发现和攻克部队火力运用中的“拦路虎”。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