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30日 星期三
气候变化议题背后的权与利
□ 安 吉

    华盛顿当地时间9月25日,正在美国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后,再次发表了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中方明确表态“同意2030年后降低碳排放量”、“采取美国那样的措施对付空气污染”,凸显出中国致力于减排的满满诚意。

    中国在减缓碳排放、适应低碳经济方面可谓压力山大。一方面,排放权就是发展权,中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甚至要牺牲部分发展权方能达到预设减排目标;另一方面,中国在减排多少、减排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等问题上,并没有充分的外交话语权。

    后者尤其让人不安。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学术领域并不具有主导权,反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凭借其长时间世界领先的数值模拟装置“Yellowstone”,一直主导着全球变暖预估试验的设计和评估报告的撰写。这意味着,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全球变暖的减缓、适应措施等方面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这种格局亟待改变。在国内大气物理学家看来,要取得全球气候变化议题的话事权,就必须建设发展中国自己的地球数值模拟装置。有了自己的气候系统模拟数据,我国才不会在相关外交谈判中被牵着鼻子走。

    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介绍说,气候变化领域有两个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一是依靠长期积累的资料进行研究和推测,二是依靠理论模型通过大规模的超级计算进行模拟。

    “长期的资料积累主要在国外,我们没有发言权,因此,地球数值模拟装置将为我们的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曾庆存9月23日刚刚出席了我国首个“地球数值模拟装置”原型系统的发布,他指出,利用这套原型系统,中国科学家就可以对气候系统的未来演变作出有科学根据的预测,从而有望扭转我国在气候谈判中的被动地位。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联合曙光公司、计算所及网络中心共建了“地球数值模拟装置”原型系统,其中中科曙光在这套原型系统中提供了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软硬件技术支撑。“地球气候系统需要一台高性能计算机。”曙光公司总裁历军此次随习近平主席出访美国,颇有感触。他表示,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有诚意减排、有自信发言,这是作为大国应有的姿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