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29日 星期二
玩在一起 学在一起 成长在一起
——新疆推行“双语”教育、职业培训见闻

    ■天山南北绽新颜·科技记者看新疆 

    本报记者 李 禾

    在库尔勒市第六中学地下多功能厅,有总长50米的橡胶跑道;隔壁健身房里,沙包、运动器材一字排开,拳击台上,校拳击队正在训练;音乐教室里,各种民族乐器合奏,同学们唱着热情奔放的维族歌曲……

    库尔勒市第六中学是一所全日制民汉合校,实行维吾尔语、双语、汉语授课,学生有维、汉、回等2066人,教职工也是由汉、维、蒙古、满和土家族等组成。今年上高三的迪菲娜·阿兆提,是个漂亮的维吾尔族姑娘,汉语说得很溜。她告诉记者,她的理想是上新疆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出国深造。

    “我以前有个同学总是郁郁寡欢,我希望通过学习心理学,能帮助更多的人。”她说。

    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始创于1946年,也是一所民汉合校。60个班级中,24个是双语教学班,民汉学生比例几乎各占一半。乌鲁木齐高级中学校长魏立新说,为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会议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张春贤书记“让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的要求,培养民汉兼通的高素质人才,“我们一直在探索民汉合校双语教学发展模式”。

    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局长刘剑说,特别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以来,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双语”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乌鲁木齐高级中学2011届毕业生帕合丽娅·艾西拉甫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据介绍,她本是双语班学生,从高二开始,要求到汉语理科实验班上数理化课程,在老师精心指导、同学热情相助、自己勤奋努力下,高考数学单科成绩满分,获新疆“双语”理科第一名,被北京大学录取,如今已陆续接到美国哈佛等5所世界名校硕士录取通知书。2013年该校的玛依拉获新疆“双语”文科第一名,今年高考,热依拉再获新疆“双语”文科第一名。

    百年树人,教育为本。据新疆自治区提供的资料显示,新疆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制定实施《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教育投入力度空前,5年平均年投入500多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高于4%的国家规定目标。小学、初中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分别达99.81%、98.73%,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比例由2009年的74%提高到2014年的91%,特别是南疆四地州由38%提高到84%;高考录取率由64%提高到79%。在民族政策特殊关怀下,南疆四地州实现了14年免费义务教育。5年建成1800多所农村双语幼儿园,累计达2500所。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普及面由2009年的59%提高到2014年的89%;中小学双语教育覆盖面由33.9%提高到68.7%,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数由99万人提高到200万人。

    新疆一方面大力推进普通学校教育,另一方面是强化“两后生”和就业教育培训。

    “两后生”是指初中和高中毕业生。阿克苏地区人社局局长努尔敦·依布拉音说,4年来阿克苏地区累计培训“两后生”15004人,累计有3939位“两后生”就业。实现就业率100%,稳定就业率85%以上的培养目标。不但把家庭富余劳动力解放出来,而且培养了大批技能、素质都合格的技术人才。

    22岁的哈尼佐热本,初中毕业后在阿克苏的浙江诸暨大唐镇海鑫袜业有限公司做织袜工。她说,以前在家里种地,当地人社局工作人员鼓励她“趁年轻,来工厂工作试试”。去年刚来企业时,啥都不会,通过培训掌握了技能,现在一个月能赚2500元,还有“五险一金”。

    “为促进‘两后生’就业,阿克苏地区积极探索订单式、就业式学制教育和专业技能并举的培训模式,把培训办到企业,坚持以‘管用、够用’为原则,重点突出动手能力的培训,做到培训后可直接上岗操作。”努尔敦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