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25日 星期五
生态旅游,让环境美了百姓腰包鼓了
本报记者 李 禾

■天山南北绽新颜·科技记者看新疆 

    坐车从天山脚下往天池风景区开去,三工河谷在马路的一边,那里是新疆阜康市哈萨克民族风情园。

    在园子里,西侧是如巨大屏障的天山,传统的白色哈萨克毡房掩映在绿树间。不远处,传来“阿肯”歌手弹唱冬不拉的歌声,一对穿着民族服装的“新人”正在进行哈萨克族的婚礼表演,旁边还有几个老人给游客展示传统的制毡工艺;叫卖吆喝声夹杂着食物香气,噢,那是烤羊肉串、馕、奶酪、酸奶、包尔萨克等特色小吃,琳琅满目。

    哈萨克民族风情园里共有102户,其中7户是回族、14户是汉族,其他都是哈萨克族。为保护天池主景区、恢复三工河谷生态,阜康市委、市人民政府自2005年起,实施天池生态移民和三工河谷综合整治工程。

    三工河乡长吾阿提汉告诉记者,为保护生态环境,天山禁牧了,当地牧民就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于是,阜康市按原生态的思路,投入资金一千多万元,修建了园内外道路、餐厅、仿古木栅栏等;延伸了1公里多的风情园步道,推出哈萨克雄鹰展示、民族工艺品展示、第一大馕坑等17项哈萨克民俗文化体验式服务项目,宣传哈萨克文化。

    “搬迁的牧民可以1300元/平的价格在阜康市区里购买90平米商品房,而阜康市房价约是3000元/平。他们还能回到风情园来工作,有班车接送。年轻人表演歌舞,老年人进行手工刺绣品等展示。现在风情园景区年纪最大的员工80多岁了,她们只需穿上哈萨克民族服装,带上孙女在园子里散步、休憩就行了。”西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萍说,如果牧民把自己空下来的毡房交给景区来运营,每年还能拿到1.8万元的租金,并按年5%递增。

    2013年6月,天山天池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阜康市委书记王志华说,做好山水文章,才能建成小康。于是,阜康市采取“企业+合作社+牧民”的合作发展方式,通过长期资金和管理扶持,让当地牧民参与到园区的开发、建设、管理和运营当中,牧民变身为风情园职工,日常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企业还为牧民办理了社保、医保,解决了牧民就业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

    据统计,目前哈萨克风情园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2014年,不包括餐饮接待等其他收入,风情园牧民户均收入达4万元。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统计,今年上半年新疆共接待国内游客1568.42万人次,同比增长15.78%;接待入境游客66.77万人次,同比增长7.82%。7月起,新疆旅游进入旺季,游客人数直线上升。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管委会提供数据显示,9月以来,喀纳斯景区已接待游客560409人,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84.4%。

    喀纳斯以“山青、水美、湖怪”闻名于世,但随着游客纷至沓来,在景区内的吃住行成了景区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为保护美丽的湖光山色,阿勒泰地区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到旅游产业发展全过程,杜绝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盲目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

    在一览喀纳斯湖景色的观鱼台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喀纳斯湖对面的水边原是一个村庄,当时开办农家乐,生意很火红。就是为保护景区环境,村民搬到观鱼台同侧,远离湖水的地方;还有部分旅馆等接待设施,下撤到离景区30公里外的贾登峪服务区,实现游览区与生活区分离。景区还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科学处理生活污水,对景区垃圾实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大力使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环保、经济、方便的清洁能源。

    新疆发展旅游,不但要与生态和谐,还让生活在新疆的各族人民的腰包都鼓了起来。乌鲁木齐县水西沟方家庄80%的村民是回族。70岁的谢玉林50年代从四川来到新疆,在方家庄务农。现在,他一家子开办了农家乐和超市等。

    他说,为保护生态环境,南山煤矿关门了,但老百姓的日子却越过越红火。原来水西沟位于南山牧场和南山滑雪场的附近,冬暖夏凉,一年四季都有人来休闲度假。2003年,随县政府整体规划,村民拆掉老房子,统一盖新房,办起了农家乐。现在,全村149户农家乐年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

    谢玉林说,“2003年,我家盖房子花了11.8万元,通过办农家乐,3、4年就全部还清了。现在每年收入约40、50万元,儿子娶上了城里的媳妇。我们搬到另外的3层小楼里住,居住和经营分开。”

    今年夏天,乌鲁木齐等城市最高温一度达四十多度,来南山避暑的人更是扎了堆,谢玉林等村民的农家乐赚的盆满锅满。“我们卖的不仅是肉和菜,更是空气和环境。”老谢乐呵呵地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