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17日 星期四
绿色与集约:住博会的新亮点
本报记者 宋 莉

    9月9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召开。博览会主题为“以明日之家为引领,促进创新转型发展”。绿色与集约无疑是本届住博会最大亮点。

    记者在工业化钢结构集成住宅和工业化成套技术集成房屋组成的“中国明日之家2015·装配式建筑集成住宅示范房”参展板块区看到,其依照标准化和模数化的要求,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化生产,采用装配化施工,现场搭建“节能省地”产业化样板房。

    像这样的“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有何好处?住博会参展商之一、国内钢结构行业首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介绍,作为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钢结构建筑除了可以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外,其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材料相比重量比合理、抗震性能好、施工质量优、空间布局灵活及节能环保等优势十分明显。

    单银木告诉记者。“例如,与传统建材结构需要‘肥梁胖柱’才能建造较大开间相比,钢结构轻质高强,可以简单实现大跨与复杂几何结构,创造开放式住宅,‘轻、快、好、省’地建好房子。”

    据介绍,发达国家的产业化建筑比重一般高达60%—70%。相比之下,国内的住宅建设产业化仍处于较低水平,但政策杠杆如今在市场上无处不在。截至目前,超过20多个省市出台了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方案,迎接这一巨大的行业升级浪潮。

    集成建筑的发展之路、建筑工业化的信息化管理、从house建造到house智造……住博会上全国各地参展商的百家争鸣,无不凸显出建筑行业从“人海战术”粗放型生产向工厂集约型生产实现根本性转变的思潮。

    “其实,钢结构从体系、产业、发展等优势上非常鲜明,包括效率高、速度快、节能等各方面。我非常想推钢结构的产业化,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在参观杭萧钢构展台时表示,希望未来钢结构在关键技术上突破,形成系列建筑产业化的要求。

    身兼建筑产业化和绿色建筑“双重身份”,“轻、快、好、省”的钢结构建筑在市场上可谓是如鱼得水。而有关创新技术和市场开发的热议,则更多地聚焦在了钢结构企业身上。住博会期间,杭萧钢构副总裁方鸿强应邀做《建筑产业现代化钢结构绿色建筑集成产业的创新与实践》报告,引发业内关注。

    方鸿强表示,钢结构建筑作为新型建筑工业化集成的产品,运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产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工程管理和集成化服务,是建筑业颠覆性的革命。据悉,在住博会上同时亮相的还有杭萧钢构最新研发出的“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住宅体系,其已申请专利并投入使用。该体系具有社会化贡献、低成本建造、短期交付、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实现“藏钢于民”,满足建筑产业现代化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要求。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