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17日 星期四
建立隐患排查和治理的常态化机制

■宏观视野

文·侯春平

    安全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因为事故一旦发生,企业要蒙受巨额损失,职工及其家庭遭受直接伤害,队伍士气和企业形象受到巨大影响。因此,建设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关键就在于提前把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天津港8·12事故的发生,给了我们惨痛的教训;反过来,也为我们提供了反省的机会,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应成为今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

    科学排查安全隐患,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项目规划、立项、设计、建设和日常监管等全过程监管。这一点不需要再多作论述,其重要性应该早已被大家充分认识。

    第二,要建立隐患排查和治理的常态化机制。隐患具有动态性,要清醒地认识到,安全是相对的,不安全是绝对的,以前好不等于现在好,现在好不等于将来好。企业生产中的隐患,不是经过几次检查或仅依靠安全监管部门就可以全部发现的。各企业也都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同时也要有与企业自身实际相适合的隐患治理方法。只有把隐患作为事故来看待,明确检查工作责任,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才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否则,企业不消灭事故,事故就将消灭企业。

    第三,切实提高事故应急救援的能力。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建立安全生产大数据库平台,以危化品行业为例,关于危化品的生产、使用、运输、储存等环节,以及流转过程,在数据库里必须有一个动态的数据显示,平台将实现企业和安全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其一,安全监管部门可以动态监管,其二,事故发生后在救援过程中才能做到救援方法的精准性,可以有效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和扩大,将损失减小到最小的范围,以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四,加强党纪处分和行政处罚的力度以及刑事处罚的威慑力。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将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肃处理,才能在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增加人们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才能更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

    只有建立常态化、科学化的安全检查机制,将这几个环节紧密的结合起来,做到无缝衔接,方能筑起安全防线,才能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者单位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华北科技学院)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