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
陈峰:创业路上的纠结也是一种“享受”
做最新最全的接口芯片
文·本报记者 唐 婷

■创业故事·实业精英 

    白色T恤,卡其色休闲裤搭配亮蓝色运动鞋,挂着胸卡的陈峰看起来低调随和,就像一位普通的研发工程师。他是龙迅半导体科技(合肥)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8年前,陈峰的身份是美国英特尔公司的一名项目经理。在世界顶级的芯片制造企业,从事核心的芯片设计工作,拿着相对可观的年薪,生活顺风顺水的他决定回国创业。

    被问及如何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时,他给出的答案让在场的记者们都笑了。“男人有的时候有点‘贱’,闲的时候总想出来做点事情,在美国的生活虽然很舒服但也boring(单调乏味)。”

    可真正迈出创业这一步后,面对起初招不到人、中间发不出工资等一堆现实难题时,陈峰也怀疑过自己是不是做了个错误的决定。当建立起团队,不断研发上市新产品时,他又会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继续前行碰到新难题便又开始怀疑……创业的过程漫长而又艰辛,但前景是光明的,我很享受这个过程。”陈峰说道。

    高科技被认为是“瞎忽悠”

    萌生回国创业的想法后,陈峰便开始进行周密地准备。2006年下半年,他利用3个月的休假时间在国内进行实地考察,在上海、杭州等地转了一圈后,最终选择了合肥作为落脚点。

    身为土生土长的的安徽人,又在合肥读的大学和硕士研究生,陈峰对合肥这座城市自然很有感情。同时,地里位置不占优势的合肥,生活和创业的成本相对较低,众多的高校也使之具备一定的人才优势。“现在回头看,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如果在上海、北京创业,公司前期发展会快些,但团队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也会弱些。”陈峰说道。

    2007年初,陈峰在合肥高新区创办了龙迅,一家采用Fabless模式运作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专注于接口芯片的研发设计。在半导体芯片行业,主要有3种企业模式,一种是从设计到制造、封装测试以及市场推广一条龙全包的IDM模式,比如英特尔;一种是只做设计,没有工厂的Fabless模式,比如高通;再一种是只做代工,不做设计的Foundry模式,比如台积电。

    一间一百平米的屋子里,十多个年轻人,坐在几台电脑前进行设计研发,是龙迅初创期的“全貌”。当时,在合肥甚至在国内,芯片设计是比较新的行业,以至于有人参观完陈峰的公司后,认为他口中的高科技是“瞎忽悠”。

    8年过去了,当初众人眼里的“小作坊”成为了国内接口芯片设计行业的“领头羊”,在深圳、香港、美国俄勒冈州均设有研发分支机构。截至目前,龙迅自主研发了50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清多媒体接口和显示芯片,累计申请获得专利70余项,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令陈峰感到骄傲的是,自2011年开始,龙迅的各项产品逐步被市场接受,其中部分芯片已进入联想等品牌的产品中,共实现销售收入近1亿元人民币,创汇近500万美元,在高端芯片市场有了一席之地。“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提供符合HDMI/MHL、DP、MIPI、USB等最新接口标准全系列解决方案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也曾为一张机票犯愁

    回忆起创业之初的种种艰辛,陈峰记忆犹新。带着10万美金回来创业的他,明白这点资金对于创业而言有些杯水车薪。在朋友的牵线搭桥下,一家知名半导体公司同意向龙迅投资160万美金。不巧赶上2008年金融危机,投资方只兑现了1期80万美金的投资。

    为了维持公司的运转,陈峰只好把在高新区买的房子拿去做抵押,甚至去找亲戚朋友凑钱,这样艰难的时光持续了2年多。“至少有3次,望着一屋子熬夜加班的同事,我不知道下个月的工资该怎么办……”

    困难时期获得的帮助总是令人格外感恩。陈峰至今记得,当初需要请一位外国专家帮助解决技术问题,苦于专家来回路费没有着落,在合肥市外专局引智计划的资助下,解决了2万多块钱的国际机票费用。

       创业成功还有更多含义

    近9年的创业路走来,尽管龙迅在高端芯片市场有了一席之地,但要求严格的陈峰并不十分满意。在他看来,龙迅的发展速度慢于他的预期。

    作为创业“过来人”,在参加一些创业项目的评审时,陈峰时常会给创业者这样的忠告:如果你对创业的预期投入为X,请把X乘3,预期所需时间为Y,请把Y乘3,预期市场份额为Z,请把Z除以10。

    在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工作了20年的陈峰深刻认识到,作为高科技行业,集成电路设计对人才的依赖远高于其他行业,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落后,说到底是人才的落后,如何创新、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解决人才瓶颈的问题。

    目前,龙迅现有员工百余人,其中研发技术人员近8成,研发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超过50%,整个研发团队的平均年龄为30岁。此外,龙迅还聘请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成立一支海外专家顾问团,定期或不定期到公司参与项目研究、培训和学术交流。

    对员工来说,陈峰是老板,更像导师。公司的大多数员工,都是他亲自挑选,手把手带出来的。

    “大致测算,我们前后培养超过100个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培养这么多有真才实干的研发人员让我感到很欣慰,回来创业成功不成功已经不重要了。”陈峰由衷地说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