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27日 星期四
阅兵村里的技术“大拿”

■抗战胜利日阅兵写真

    本报记者 张 强

    几个月来,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官兵为了那一刻雄赳赳、气昂昂走过天安门广场,大负荷苦练,挥汗流血。他们中有些人身怀绝技,默默无闻的助力阅兵工作。近日,记者在首都阅兵训练基地采访了几位技术“大拿”,让我们一睹他们的风范。

    “铁甲神医”黄康才

    为了参加部队年终训练考核、应急任务、演练演习等任务,海军陆战队两栖突击车方队电气修理组组长上士黄康才曾经连续4年都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探亲假。

    这不,为了参加这次阅兵,作为保障中队班长的他,又说服了父母和未婚妻,主动推迟了婚假。妻子了解他,电话中对他说:“阅兵将是我们婚礼最珍贵的礼物!”

    在战友看来,黄康才有着手到病除的精湛“医术”。执行阅兵任务中,他多次处理发动机电控盒失常等紧急情况,先后处理车辆无法启动、综合开关报警、发动机排温高等故障问题200余次。对于原定于需要返回工厂修理的发动机控制盒、各类传感器,他主动靠上前去研究摸索解决问题,为方队整体训练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经费。特别是在方队转运、合练期间,他紧急处理多次故障问题,体现出过硬的维修能力。

    为了不影响第二天训练、达到无故障出车,他经常加班加点,多次通宵达旦,经常搞得自己一身油污。别人最多一天换一次迷彩服,他要一天换两套,后来干脆拿出两套衣服放在训练场专门用于维修。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拼命,他说:“保障队伍就是防守阵地,车修不好就丢失了阵地,那还怎么打仗!”

    “神算子”赵成丰

    盛夏的北京,骄阳似火,热浪滚滚。舰空导弹方队组织考核时,一台基准车突然“趴窝”,现场装备保障小分队迅速抢修,询问故障现象、研判故障原因、维修更换零件、组织人员撤离……整套程序一气呵成,仅仅4分钟就完成了抢修任务。临机设定的“险情”被轻易化解,让正在观摩的其他几个方队的领导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而带领这支队伍的正是该方队“神算子”、装备保障组技师——赵成丰。

    赵成丰,1993年12月入伍,二级军士长,长得白白净净,还带了一副金丝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他,却已是车辆修理的“大拿”,两次荣立三等功,两次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被海军装备部录入“通用装备人才库”。

    “神算子”的称号,源于他扎实的功底。翻开赵成丰的随行背包,一摞摞的笔记本记录着他多年的修理经验,从电气原理、维护保养到故障排除等,分门别类记录了数百页。针对阅兵训练实际和阅兵训练基地的气候特点,他探索出车辆低速行驶性能保障要点,撰写心得体会80多篇,极大提升了车辆保障的效率。此外,他还坚持每天泡在车辆管理站,每次车辆保养,他总是第一个钻进车底下,逐个车辆进行检查。经他检修过的车辆,驾驶员都很放心。

    一人强不算强,个个硬才是真的硬。赵成丰定期组织修理工集中授课,一起剖析车辆故障,共同探讨该型车辆故障疑难点,为方队培养了一批装备技术保障能手,确保了受阅装备车辆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空中手术师”王建强

    阅兵训练伊始,曾在机械师、中队长、机务大队助理员和机务大队副大队长等多个机务岗位工作过的王建强被选拔为海上巡逻机方队的空中机械师。

    这些年里,每逢“北鹰”“北字”等重大演习演练任务,王建强都主动请战。今年接受阅兵任务后,作为机械部门领头人的他更是3次递交执行任务申请书。

    与机械打交道,有时非要一根筋不可。为搞懂一个问题或者核实一项数据,加班加点便成了王建强的家常便饭。

    按说王建强应该算是阅兵训练中“最幸福的人”——驻训机场离家只有一个小时路程,可因为训练任务重,他竟然抽不出一点时间去看看体弱多病的老母亲。母亲想儿子,自己一人去机场探望,可待了一天就只见了儿子两面,相聚的时间不超过两小时。见儿子训练任务重,怕影响儿子训练,老人悄悄地回家了,走时都没有对儿子说。

    几个月里,王建强的业务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做到了对飞机的构造原理和性能参数“一口清”,各系统之间的关系“一理顺”,配件工具“一摸准”,对空中特情处置样样通。拿他的话说:“空中阅兵,我愿做战友最坚强的后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