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27日 星期四
潮起浦东:镇域经济布局众创空间的“创新基因”
■ 王 春 谈明强 周嘉恩
宣桥共舞台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公共服务平台
宣桥共舞台文化创意平台旧址
北蔡新貌
北蔡新貌
浦东北蔡镇新貌

本版照片由刘思宏、吴史坤拍摄

    编者按 中国乡镇4万之多,多有“县域经济”和 “重镇”、“强镇”、“名镇”之说。乡镇虽小,但产业俱全,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不可缺一,且民生问题多集中在镇域。对于上海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来说, “城乡发展一体化”也是重要一项。浦东作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排头兵”,有25个镇, 镇域经济更为重要。一些有条件的镇,在镇级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上作了有益的探索,经济发展绽放出新的光彩。

    红墙、铁艺、锯齿形屋顶、现代化的外立楼面,由老旧厂房改建成的宣桥共舞台创意园、中环(北蔡)众创空间,凸现在浦东郊区的广袤土地上。这里,土地的芳香还没有散去,东方明珠瑰丽的光芒已经照临,乡土与现代文明在这里融汇。浦东作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排头兵”,镇域经济转型发展,向科技创新孵化器的迈进,开始绽放出新的光彩。

    浦东开发开放20年来,各种能级的孵化器数量很多很集中。目前,浦东82%的众创空间落户张江开发区,8%在金桥。张江既要发展产业,又要发展公共孵化器,还要承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当张江创新创业“浓度”达到巅峰时,“溢出”的企业、团队将何去何从?

    面临经济转型发展的浦东,更强调科技创新的引擎力量,而这种力量正逐渐延伸到浦东基层的单元—镇。

    据浦东新区科委透露,张江周边镇域经济在发展进程中正在积极筹划创新空间,以期吸收“溢出”能量。新区周边的乡镇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强烈感受到多种压力:在迁出高耗能、高污染、低效低利润的产业,“腾笼换鸟”的同时,接受产业梯度转移新技术和发展新理念,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镇域经济。这既是浦东乡镇发展的机遇期,也充满了众多挑战。

    第一篇章:小镇的大梦想:“众创+基金+服务”新范式

    创业是征途,来浦东创业,张江无疑是众人争夺的主战场。但是,创业是否一定要在张江?新区科委主任唐石青介绍,如今浦东已有一批创新型孵化器与传统孵化器并立,众创空间物理载体呈现多样化。目前,浦东有3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新型孵化器、10家众创空间、19家苗圃等。浦东北蔡、宣桥、川沙等一批镇域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在布局众创空间,培育自己的企业。

    “布局孵化器,尤其是高新技术、互联网、生物医药领域的孵化器,围绕在张江、金桥周边镇,将更能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经济成果。”唐石青说。

    科创小镇:产业和资本深度融合

    北蔡位于城郊结合部,曾经在十多年间是个“盆地”:东邻享誉全国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南连国家级康桥工业开发区,西接世博区域,北望陆家嘴金融开发区。

    90年代,乡镇经济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转型不力、管理不善,如同浦东大多数乡镇一样,社会治理工作中的“急、难、险、愁”问题困扰,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多个“出血点”需要止住。一块块亟须整治的三角地和一群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北蔡33万人口、133个小区,其中老旧小区超过80%,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突出的矛盾也同样交织在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中。

    但如今,在北蔡,有着我们很多的想不到:金融小镇、科创小镇……找最专业、最强的机构做好顶层设计。一切都是以高起点、高标准和国际战略规划园区转型升级的蓝图。

    从工业经济、房地产经济转向高端金融服务业,再到目前发展创新型孵化经济,通过几年的持续布局,阶段性的发展,“我们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北蔡镇书记吴海话语中充满了信心。

    目前,北蔡正在打造浦东新区创新型孵化器——中环(北蔡)众创空间。孵化器位于御北路,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按照北蔡镇“一带三区”总体产业布局,北蔡意欲借助中环区位优势,整合资源,推动产业、资本和资源深度融合。

    该镇蔡永强镇长介绍,“一带三区”是指中环经济带和中环御桥商贸区、中环新兴金融区、中环创新创业区。孵化器实体部分已经建设完毕,将交由第三方运营。已有25家企业即将入驻孵化器,几乎都是高科技企业。纳巨机器人是落户企业之一,它是全球高端的打磨机器人企业,买断德国格林策巴赫相关技术,拥有一支以机械、电气、机器人应用为核心的德国专家团队以及全套德国研发平台,在机器人应用领域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具备自有知识产权,目标市场是高铁和汽车制 造业,产品已进入中国中车和东风汽车。

    中环(北蔡)众创空间,是唯一一家落实在城中村的乡镇级别孵化器。园区由北蔡镇整体策划,通过镇属集体公司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战略合作的方式,将为数不多的集体公司厂房委托几方合作成立的合资公司运营管理。

    有着政府背景的北蔡孵化器与有着多年投资经验的上海雍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组成了新的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官办民助,探索新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另外,北蔡已与雍健资本、律师事务所、财务顾问公司、券商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提供金融、法律、财务、上市推荐等全方位服务。北蔡正在通过建设孵化器,聚焦创新成果和创新创业人才,从而探索“四新”经济集聚化发展新路。

    中环(北蔡)众创空间副总经理王忠教介绍,孵化器将打造从人才创业—企业孵化—企业加速—资本市场上市的综合服务链,重点扶持发展互联网、新一代信 息技术、生命健康、文化创意、节能环保、智能智慧等六类产业。

    园区已引进的25家企业,绝大部分具有较好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爆发潜力,园区拟通过资本运作,加速其市场化进程。政府不是规划园区产业,而是在市场化机制下寻找最有成长潜力的“种子”,并且以引进或发展的企业项目来带动产业,甚至逐渐形成细分领域的集聚。在北蔡这个众筹空间里,引进成长性的企业加以培育,促进上市,同时,“以大带小”,“小企业生态系统”正逐步形成。

    金融小镇:让“盆地”成为“平地”

    大众创业、科技创新、经济发展,背后最大推手是金融资本。北蔡小镇,也是金融小镇。在2000多亩的北蔡陆家嘴花园式的“金融小镇”里,央企大规模并购基金南方九鼎、唯一一个注册在镇的公募基金——天治基金等二百多家基金公司在此聚集。大型央企功能平台、新希望集团新型资产管理平台,海鑫集团钢铁贸易平台、中信国安化工贸易平台、潮泊电子、彩果网等跨境电商平台等互联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云集;上农批也在向“互联网+”全面转型。

    转型过程很是艰辛。以金融服务业带动商贸转型曾遭遇风波。吴海书记回忆说,“我们在2009年的时候抓住了金融服务的契机,一下子涌现了18亿的税收增量,当年总税收达到33亿元,跃居全市第一,但此后波动很大,镇经济受到极大冲击。”近几年,曾“没有一幢商业楼宇”的小镇,有了金融资本活跃的影子,互联网、年轻人、创业创新等诸多活跃基因自然也不会缺席,经济有了发展的基础。

    发展创新型孵化器,市场化是镇政府必须要过的一道“坎”。吴海书记表示,孵化器只是培养企业的培养皿,要不断推陈出新,政府色彩不宜太重,重视市场化,要“弯下腰”为企业服务,企业一定要有自我造血能力,才能筑巢引凤,常栖小镇。一个依托园区的大平台,“一带三区”、金融小镇、科创小镇成为北蔡“金腰带”。王忠教副总经理说,入孵企业不仅在镇里注册、办公,更能留得住、长得大。挑战与机遇共存,突破小镇集聚产业难的障碍,软实力的建设、投融资孵化系统、创新扶持系统的建设等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章:“碧水蓝天”下产业链的创新范式

    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浦东将全力打造张江科技城。近日,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再次提出聚焦目标:围绕张江科技城,周边的工业园区要承载高科技产业的辐射,并形成若干具有高科技产业特征的“特色园区”!特色园区的重点是高度聚焦的细分产业和细分服务业,镇级孵化器应该承接这种服务和市场。

    “我负责雨露阳光、你负责茁壮成长”

    据报道,全国乡镇科技工业园区中,每小时都会有数家中小企业消亡。

    “移植大树与培育小苗并行,只要切实有效就行。”宣桥镇副镇长吴伟表坦言,对地处浦东南部至今还需要“转移支付”的宣桥来说,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还有许多“出血点”需要止住。但是,面对众创时代的机遇,再难也要上。借助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器的大平台,为将来镇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储备做好“蓄水池”,这也许会产生“四两拨千斤”之效。“连梦想都没有,怎么可能有好的项目呢!”

    站在共舞台文化创意园的楼上,大治河、水泥拱桥、田埂荒野一览无余。楼下,一个正拉着悠扬二胡的老伯伯被问到什么是孵化器时,一脸迷茫的他摇摇头:“孵化器?不知道啊,孵鸡蛋的吗?”

    而占地面积36亩的“共舞台”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区,由原宣桥色织厂的旧厂房改建而来,是文化艺术乡镇——宣桥镇域经济转型的扛鼎之作。

    下月初,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暑期实践团共有10名成员学生将来到上海浦东宣桥镇“共舞台”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公共服务平台实习。他们将进入宣桥的上海利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按照集团需求制定课题,分组讨论、分析、研究直至完成。这家企业是一个集旅游度假、餐饮连锁、网络科技为一体的现代服务型企业,旗下的食全舌美是新近成立的餐饮连锁企业,正需要开发门店、工厂端以及农民种植端方面的大量数据分析。

    宣桥镇副镇长吴伟表介绍,服务型行业愿意提供实习岗位,以项目的形式,请学生研究,既能够让学生实习,也能够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可谓用创新做法“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学生实习背后,是由宣桥镇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合作共建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大数据产业创新创业(上海浦东)基地。基地首先将开展创业训练及项目孵化,双方通过免租金提供创业场地的形式,从社会选拔一批优秀创业团队前往创新创业基地,定期开展公益性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对接天使投资,进行市场推广。这正是小镇将要全力打造的面向未来孵化经济的大平台。

    对于吸引第一批名牌大学生来到小镇共舞台,一身白裙、年轻宁静的招商经理刘琳小心翼翼,希望能对学生实习期内的生活起居精心安排,强化个体的需求和体验,对大学生们进行具有宣桥印记的文化熏染和情感维系。

    新区科委胡冬雪研究孵化器多年,她从一开始就敏锐意识到共舞台也是一种新型众创空间形态。北大学生来宣桥实习看上去似乎是件简单事,事实上,在国外,很多创客出成果都是源自产业链上某个环节的科技创新。“共舞台”与北大信管系的合作拔高创业的起点。

    小镇“空间”大:“三生融合”理念

    小桥、流水、咖啡、茶吧,代替了数年前斑驳陆离的旧厂房。空置近十年、濒临废弃的宣桥色织厂有了新的生机。共舞台文化创意园的前身是上海宣桥色织厂,主营棉布、棉混纺布,鼎盛时期员工达1000人,是当地有名的纺织龙头企业,为宣桥镇和周边邻镇提供了大批就业岗位,名噪一时。然而,随着效益日渐低迷,企业如何转型成为该镇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浦东“二次创业”给了宣桥契机。

    浦东的张江和金桥等核心区创新创业“浓度”达到巅峰时,“溢出”的企业、团队必然会惠及周边镇域经济的发展,宣桥的“共舞台”正期待吸收“溢出”的能量,努力在新一轮科技创新促进的经济转型中抢先登陆。被动不如主动,虽然现在还见不到效益,风物还宜放眼量,眼光一定要长远。

    宣桥镇政府决定利用此老工厂转型为创新孵化器。但镇众创空间的建立过程并不容易。“当时老工厂搬迁,清理遗留问题很不容易,工人下岗费、解散费花了两年才解决。在镇经济很困难的情况下,镇政府投资2000万建设文化产业园,争议和怀疑一直不断,这么小的一个镇,筑好了巢,凤会来吗?现在总算过去了,虽然还有很多困难,但是思路越来越清晰了。”上海宣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樊水龙总经理露出了朴实憨厚的笑容。

    镇政府去年5月完成了色织厂初期改造,“共舞台”自此揭幕。除了基地,已有一些文化创意公司入驻。5000平方米的“众创空间”也即将开放。宣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文表示,“基地的成立不仅契合了宣桥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成为我镇围绕本市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拓展自贸试验区功能所进行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实践。”

    “目前,我们正在与第三方谈合作,将委托他们负责‘众创空间’的具体营运,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团队负责。”吴伟表说。对于创新创业,吴伟表介绍,近年,宣桥镇本地不少高校毕业生有创业的想法。该镇的“现代农民”对于科技创新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当地龙头企业之一“猪状元”,计划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品牌、产品推广出去。另外,宣桥有意与落户临港地区的高校合作,对接大学生创业团队。

    大众创业的兴起,为小镇找到了城市化改造之外的新的模式。深入审视自身禀赋,切实摆脱路径依赖,发挥传统小镇生态宜居的优势,将欧洲小镇富于变化的小街坊特点和江南水乡水系众多、商住一体的特点有机结合,“都市与自然和谐共存、亲切又富有活力,这里将打造一个生态、生活、生产(“三生”)高度融合的田园城市新样板”,既能享受到都市的快捷,又能够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宣桥镇新一轮发展。特色小镇逐步成为“产镇人”融合的“众创空间”,为新常态下镇域经济“换挡提速”、转型升级开拓一片新天地。乡土与现代文明结合的融汇,碧水蓝天的产城融合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

    第三篇章:区域布局 探索张江核心区辐射通道

    落户张江传奇广场的IC咖啡“芯家园”开业已有一段时间,创业团队申请入驻依旧热情不减,但是,有限的空间、工位接纳不了源源不绝的团队。供不应求的情况并不仅限于“芯家园”,其他创客空间也是如此。

    张江周边,如北蔡、川沙等城市化进程已经有一定基础,并且在创业和生活成本上仍与张江有梯度可循,城市交通也十分便捷。“这些镇域经济有能力承载张江的 辐射效应,并且在张江‘容量’不够的情况下,也有能力培育自己的企业。”唐石青说,“创业与创新其实是从两个视角观察社会。”他认为创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的是社会平衡问题,但是创新解决的是社会发展效率问题。镇域经济在企业形态上可以培养“百年老店”,也可以在大企业周边培养上下游的制造企业,但是都绕不开科技创新。

    镇域经济的发展和崛起,说到底是镇域三次产业的发展和崛起。除了镇域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产业基础的原因外,文化理念的落后,则是造成这种差别的深层动因。周边镇能否发展起高科技产业,培育人才、营造氛围,与镇政府的理念直接相关。中国乡镇有两条路径可走,一条是一直都在走的“招商引资”,一条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与第三产业有关,也是必走之路。

    据悉,张江周边镇正在向张江区域内孵化器伸出橄榄枝寻求合作,高度聚焦的“智脑”正在向浦东整个区域蔓延。新区科委也在研究相关政策,鼓励创新创业团队到浦东镇域发展。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在资源要素集聚中起到积极有为的作用。培育和布局镇域孵化经济,浦东新区看得更长远。唐石青形象地比喻说:“按照新区领导的设想,如果把浦东布局的众创空间蓝图比作‘煎鸡蛋’,张江是中心,就如蛋黄,张江周边的金桥、康桥、南汇工业区等园区就是蛋白,而鸡蛋旁的配菜就是乡镇域,最终形成一个有明显梯度的区域经济。”产城融合,把镇域经济发展作为科技的内涵,镇也转型发展孵化器。

    由老旧厂房改建成的宣桥共舞台创意园、中环(北蔡)众创空间,改变的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重要的是拓宽了镇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境界。浦东一些镇整合资源、蓄势造势,推动产业和资本深度融合,已初见成效,其模式值得研析和借鉴。

    未来的浦东特色小镇,肯定是多元多彩、各具特色。在拉开中国特色城镇化大幕的前夕,如何最大程度植入科技基因,以科技创新带动镇级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浦东提供了一些范例和思考。

京ICP备06005116